2024-04-07 09:20:11
走在三门街道上,纵横交错的交通设施构成了城市的血脉和骨架,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公园喜迎宾朋,一处处工地塔吊林立,一个个村庄繁花似锦……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三门的认知和感受。曾经上演无数背井离乡故事的小县城,正悄然聚拢着人气。
日前,台州市人口主要数据公报出炉,2023年,三门常住人口38.7万人,同比增长2.11%,增速全市第二。常驻人口增长的底气缘何?人口流向背后透露出哪些信号?记者探访其中“密码”。
改善民生筑底色
一个地方的常住人口数量增加,一是外来人口的流入,二是当地人口的自然增长,两者皆与当地民生发展紧紧关联。
来自安徽的李丽雅已在三门工作六七年。“以前刚到滨海科技城,觉得没有休闲娱乐空间,偶尔放假也不知道去哪玩,现在白天去粉色沙滩逛逛,晚上去滨港公园散步,假期一天都很充实。”如今,她时常带着远来的亲友去附近公园游玩。
近年来,三门县在公共服务、交通、住房、医疗、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宜业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精治善治水平。在城区,三门县新建绿道14.2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1243个、省现代化学校5所,一批公厕、口袋公园建成使用;在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全面推进,提升农村公路93.5公里。
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不仅吸引了外来人口,也吸引着一批“新农人”回乡创业,来自浦坝港镇小雄村的00后陈潇健正是其一。“交通便捷了,快递到家了,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里越来越美,生活也越来越舒适。”去年,他毅然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开咖啡馆。
“真金白银”的投入,诠释了人口增长背后的民生态度。数据统计显示,近3年来,三门民生支出共计144亿元,其中2022年达57.67亿元。
产业发展吸引“外援”
这几日,来自江苏的范恩实和妻子忙着采购豆沙、艾草等原材料做青团。夫妻俩都在海润街道上班,前两年在当地买了新房。
在三门,像范恩实一样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他们也正是三门县依靠产业赋能带来的人口集聚的例证。近年来,围绕现代化新港城建设,三门谋划布局橡塑制品、汽摩配、冲锋衣等“4+3+X”产业,仅去年,全县就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6个、总投资340亿元,充分展现经济发展韧性。
产业聚动能,也聚人气。在三门计量泵龙头企业浙江爱力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名左右员工中约两成来自县外。“这几年,新进外来员工更多了。”该公司副总经理韩硕介绍。
人口不断流入来自多年招贤引智积累的底气。近年来,三门县开足马力进行“抢人大战”,连续多年奔赴贵州等地,带岗与就业者实现“双向奔赴”;带领上百家企业赴云南、江西等地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仅去年就新引进青年大学生1600余名。
优化服务补短板
日前,三门县沿海工业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企业家协会年会举行,各行政审批单位、大学院校、金融机构“组团”前来,为在场的200余名企业家现场答疑解惑。
企业是吸引外来人口集聚的平台,而一流的营商环境则是吸引企业投资落户的要素条件。去年以来,三门县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通过设立“政企会客厅”、营商环境“前哨点”,开通政务服务车等方式,及时为企业送去便捷高效服务。目前,已通过“营商环境前哨点”梳理形成问题186个,解决落实179个;累计出动政务服务车61次,入企94家,现场解决企业问题974个。
陈荣熙是台州恒投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自在三门投建码头以来,他不但把“据点”扎在了当地,还积极推荐朋友企业前来三门投资。作为一位客商,陈荣熙用实际行动给三门的营商环境投票。
数据显示,去年三门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50.65亿元,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9%,增速连续26个月居全市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02万元、3.49万元。
“来了就是三门人”,常住人口增长的背后,折射出三门奔向“投资热土”“创业沃土”“生活乐土”的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