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7 10:02:00
“宝贝们伸出小手,让保健医生看一看。”开学后的每天早晨,校医徐晓玲都会站在门口细心地检查孩子们的手、口腔有无红肿和疱疹,必要时还要在营养疾病个案管理表上把症状详细地记录下来。
今秋,椒江明和雅苑托育中心迎来了第4届学生。加上之前3届,目前共有240名2-3周岁孩子在这里度过正式“入园”前的预备阶段。几本历届宝宝的健康监测档案,记录了他们在托班的整体情况:身高、体重达标率均在95%以上,幼儿传染病发病率连年下降。
“在中心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体能、体质和社交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大部分孩子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明和雅苑托育中心负责人王君波说。
特色课程促进婴幼儿发育
“入园”这事,对3岁的辰辰来说已不具挑战。
相比半年前的害羞、安静,现在的他很快就能跟幼儿园小朋友玩到一起,话也变多了。爸爸妈妈都觉得,这多亏了儿子在明和雅苑托育中心的历练。
“相比疫情前的宝宝,这几年我们接收的孩子都有明显的共性,语言发展能力偏弱,运动上很多孩子也没获得应有的能力。”王君波说,这主要是疫情防控期间,家长们不敢把孩子带出去玩,孩子跟外界交流少造成的。
她说,有的孩子到了2岁左右,只会叫爸爸妈妈,说一些简单的词,甚至有还不会走楼梯的。
为此,明和雅苑托育中心针对语言和运动等方面设计了很多特色课程。运动上,老师们运用中心内部的大型玩具区、运动大循环区以及318平方米的户外空间,每周开展不重复的游戏运动,加强孩子们的大肌肉锻炼和攀爬能力。
语言上,中心设置了快乐厨房、礼仪教育、科学探究等课程,老师们通过绘本阅读等集体教学和日常交流,培养孩子们倾听能力,引导他们把学到的词汇运用到生活里,学着自主探究周围世界。
今年,中心还引进了“儿心量表”评估系统。“这套系统能对0-6岁儿童的发育行为做更精细的分解和评估。”王君波说,评估维度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5个方面。
表上显示,24月龄宝宝应具备双足跳离地面、穿扣眼、说两句以上诗词或儿歌等能力;到了27月龄,宝宝应该能独自上下楼、说7-10个字的句子、脱单衣等。
“这些都是宝贝们在托育中心的生活中,需要达到的目标。”王君波说。
与家长共育“健康宝宝”
除了能力外,辰辰身体上的变化,也同样让爸爸妈妈感到惊喜。
他的身高从入托前的97.1cm增长到103cm,体重从16.3kg下降到15.5kg,显而易见变得瘦高起来。
“不单是辰辰,每位入托的小朋友都有一份自己的健康监测档案。”王君波说,中心每月都为孩子们做一次体质测量和评估,并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对于体重、身高异常的孩子,校医会特别关注。
有的孩子体重超重,校医会指导中心老师增加孩子运动量,同时控制饮食,多吃蔬菜;还有些孩子患有贫血,身体偏瘦,校医就指导老师们课间给孩子多吃点水果、牛奶,午餐时增加高蛋白、肉类、鸡蛋等食物。
园内指导的同时,还需有园外家长的配合。老师们还要指引家长,有针对性地带动孩子运动,合理搭配饮食。
“辰辰的家长配合得比较好,他入园2个月后,体重就从超重降到了正常标准。”校医徐晓玲说。
另外,中心每天还要开展晨午检、卫生消毒和健康核查等工作,做好幼儿及同住人员的健康监测,保障宝宝们身体健康。
2022学年,托育中心内未发生过一起幼儿传染病。
同质管理保障照护质量
自2020年11月运营以来,由椒江区社发集团开办的椒江明和雅苑托育中心,是全区唯一一家四星级托育中心,并已入选全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十大典型案例。
3年来,椒江区社发集团通过“1+N”模式,在全区建成6家托育中心,开设11班,提供托位220个。可以说,“国企办”托育机构已成为该区婴幼儿照护的“主力军”。
“办学上,我们始终坚持普惠性办学理念,每月按照2700元以下的普惠性标准收费。”王君波说,在育儿理念上坚持总园带动分园,进行同质化管理,让分园的照护质量得到保障。
她介绍,目前社发“明和系”托育中心共有38名教职工,其中一级教师1名,二级教师3名,高级育婴师3名,所有老师均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证(中级以上)和保育员证中的三证或双证。
每学期的教学方案,均由教研组长带领各园老师一起研讨,根据每届婴幼儿的特点,对原有方案进行修订。具体教学中,各园在参考总园方案的基础上,可依据婴幼儿的能力进行调整。
今年,社发“明和系”托育中心还配备了机动老师,她们将对各园的课程进行更精细的指导。
“经过几年的发展,明和雅苑托育中心已打造出全区乃至全市国有领军品牌。”椒江区卫健局人口监测与家庭健康科科长邱慧敏表示,接下来相关部门将继续对国企办托给予政策支持,带动优质普惠托育服务能在全区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