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1 12:54:40
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有关通知,要求各地巩固粮食生产发展良好形势,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以及人工作业成本上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部分农民打起了“退堂鼓”。“本《通知》的出台,就是要释放提振种粮信心的信号,相关举措共10条,涉及加大粮食扶持力度、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等方面。”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洪勤在解读这份文件时说。
针对种粮成本上涨、种粮收益保障难等问题,《通知》要求各地继续执行“两个高于”的补贴政策,粮食生产扶持资金保持10%增长;优化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提高多季粮食(油、经)复种生产模式的补贴标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降低大豆和油菜补贴门槛,提高补贴标准,全力保障农民种粮等收益。
再过一个多月,我市早稻将迎来收割。今年,我市继续执行“两个不低于”的粮食订单奖励政策,即储备粮订单奖励标准不低于上一年标准,早稻订单奖励标准不低于省级储备粮订单奖励标准。晚稻订单将向优质品种倾斜,优质品种同品种间收购加价不低于上一年水平。为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当前有关部门正全面推动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工作,积极探索水稻连阴雨、连干旱等气象指数保险,提高水稻风险保障水平;为降低种粮农民负担,大力推广“共富粮农贷”2.0版。
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我市将实施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利用,确保至少种植一季以上粮食作物;对不符合耕地用地用途管制要求和抛荒的,取消相应扶持资金;将用途管制和防止耕地抛荒的责任和义务纳入土地流转合同内容。
在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方面,我市将大力推动机械强农行动,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大水稻生产关键环节农机具的补贴力度;扶持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逐步解决农民在从事农业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