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得胃癌? 专家:不一定,但风险更高,应及时根除治疗_台州新闻_浙江信息网 

浙江信息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得胃癌? 专家:不一定,但风险更高,应及时根除治疗

2023-06-12 11:28:39

日前,我国发布了《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我国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4%至66.4%之间。一时间,“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什么关系”话题引发热议。

“胃癌的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台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张金顺说,研究已经证实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致癌物质。但是,幽门螺杆菌阳性并不会绝对发展成胃癌,它只是胃癌发病的帮凶,只要出现症状尽早治疗即可,大可不必惊慌。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很重要

张金顺表示,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胃幽门部的微厌氧菌,呈螺旋形,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

他解释,含有幽门螺杆菌的呕吐物污染过的水源或食物、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咀嚼过的食物喂食婴儿、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共用水杯等方式,都会导致幽门螺杆菌在人群间的传播。另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粪便中含有幽门螺杆菌,经粪便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是重要的传染源。

“2017年至2022年期间,约有7.7万人在我们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单次或多次13/14C-尿素呼气试验,其中首次阳性率达40.3%,也就是说有3.1万余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张金顺说,共餐是幽门螺杆菌的一个传染方式,中国人喜欢聚餐,家庭聚餐、工作聚餐,包括喜宴等,但在聚餐过程中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张金顺提醒,大多数人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如果经常有胃不舒服、恶心、腹胀、嗳气、胃痛、口臭等现象,就要小心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幸运的是,张金顺发现,这些年公众对幽门螺杆菌的危害认识大大提升,卫生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他建议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重餐饮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增强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提倡分餐制,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和饮用受污染的水;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多吃新鲜食品;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增强健康理念,定期体检。

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得胃癌

幽门螺杆菌主要黏附于胃黏膜以及细胞间隙,可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黏膜在细菌毒素以及各种炎症因子的作用下,通过“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肿瘤”的途径导致胃癌发生。

“不过,一些特定人群建议要加强筛查。有肿瘤家族史,特别是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要增加健康体检的频率,加强对幽门螺杆菌的筛查防治。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也要及时检测。”张金顺建议。

“根除幽门螺菌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是在胃黏膜萎缩、肠化发生之前,若超过这一最佳时机,幽门螺菌感染导致的胃黏膜病变则难以逆转。”张金顺表示,一旦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没有抗衡因素存在,均应鼓励进行规范的根除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除了与胃癌关系密切,还有与很多胃部疾病相关,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胃MALT淋巴瘤等。另外还可导致胃外的疾病、像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缺乏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