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5 10:08:15
初夏,在玉环市龙溪镇大密溪村,村民陈佳妮的房前院子里绣球花团锦簇。“前阵子村子翻新了立面,每家每户还新增了小院子,我就趁机开始养花,家门口漂亮,村子也好看。”
今年,玉环全面实施“我爱我家·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整治的触角伸向社区、村庄、田园、河流等,消除顽瘴痼疾,治愈城市“疮疤”,打造靓丽节点,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整治,重塑“家门口”风景
“打扫干净家门口,和一日三餐一样重要。”每天,郑小侬要扫除落叶垃圾三次,他的家门口可以说是一尘不染。在清港镇荣幸村,这样“扫净门前尘”的意识正逐渐深入人心。
“我爱我家”行动开展以来,荣幸村村干部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媒,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动员全体村民清扫陈年垃圾,扫净房前屋后,提升村容村貌。
眼下,在玉环,全域200多个村社开启“变脸”模式,多年的卫生死角正逐步消失,群众的家门口迎来新面貌。
古铜色雕像、青砖墙壁、飞檐翘角……走进楚门田岙村,之前破败的街巷已变身为精品文化小巷——“蓝田长廊”,古雅风韵的街巷,与一旁的小桥流水融为一体。“我们这条街100多米长,居住了50多户人家。过去这里破破旧旧,一下雨就积水,路灯也时好时坏。现在你看,多漂亮。”看到家门口的新变化,在此居住了几十年的林婆婆满心欢喜。林婆婆说,现在邻居们都很爱惜这条巷子,只要看到垃圾,都会主动清扫。“巷子这么美,不舍得弄脏了。”
废弃水缸有了别致的睡莲景观、旧墙被装饰成“乡野风情廊”……在芦浦芦岙村,由年轻干部发起的“妙手生花”行动——就地取材打造农家庭院,让村民家普通的门面成为村子里一个个美丽节点。李大爷的家门口,角落里原先是一个破破烂烂的自建花坛。经整理杂物、创意改造、补种绿植,小角落变得生机勃勃。“没想到一点小改造就能大变样,现在来来往往的人都夸好看呢!”李大爷眉开眼笑。
“在‘我爱我家·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推进中,我们注重从群众家门口的细微处着手,紧盯环境整治‘小切口’,从而推动全域‘大变化’。”玉环市花园式港口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应柔悦说。
据介绍,作为贯穿全年的专项整治行动,玉环形成了“一月一主题、月月有热度”的工作格局。4月至6月为“陈年垃圾歼灭战”主题月,目前全域范围内已累计清除垃圾超2.1万吨。
监督,助力整治提质增效
每周三,赵经岳都要戴上红袖章,上街“找茬挑刺”。自“我爱我家·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启动后,身为清港学苑村党总支书记的他,就多了个身份:群兴路“街长”,和其他“街长”兵分多路,在清港建成区内定期开展“无占道”“无垃圾”“无张贴”督查。
5月31日,又是一个督查日,赵经岳和行政执法人员、网格员一踏进群兴路,远远地就看到“五星钻豹”清港专卖店的门前摆满了待售电动车。几人直奔该店,对负责人章土林又是一番耐心的宣传和教育。“把车摆到步行道上,影响镇容,我也觉得不好意思。等下我就联系废品回收点,解决一部分废弃车。”章土林说。
自4月“街长制”施行以来,清港建成区内需要整改的店铺,从150多家减少到50多家。“上街‘找茬挑刺’是件得罪人的事,但看到商家们公共环境卫生意识逐步提高,一切都值了。”赵经岳说。
整治有方,离不开监督有力。
随着“我爱我家·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的推进,玉环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地推出形式多样的督查活动,助力人居环境整治。
大麦屿街道组建了35支村社观察团,由街道联村领导任组长,驻村干部、村社“两委”班子等任成员,每隔两周就到结对村社突击“串门”,对主要道路、房前屋后、卫生死角等区域挑毛病、找漏洞。
“观察团的监督效果不错,村民听得进去意见,也更加自觉保持环境整洁。”对不打招呼就上门的观察团,大麦屿新塘村党总支书记罗昌吉表示十分欢迎。
玉环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影,也活跃在监督一线。他们深入各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实地调研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运行、占道乱停车等情况,发现问题、指出短板,积极建言献策,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彰显代表委员的担当。
同时,玉环市花园办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局、爱卫办等组成督查组,针对房前屋后乱堆放、主干道沿线垃圾、占道经营、卫生死角等问题,每周对各乡镇(街道)现场督查,制发督办交办单累计87份。
“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是一场需要人人参与的‘持久战’,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拓宽社会参与途径,更广泛地发动社会各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常态长效。”应柔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