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上 温岭何以“全域综合治理”出圈?_台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上 温岭何以“全域综合治理”出圈?

2023-04-25 21:17:03

近日,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在杭州召开。会上,温岭作为唯一作交流发言的县市级单位,以《深化全域综合整治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 助力打造优质高效经济生态环境》为题向全省介绍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经验。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营商环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何入手?

对于中小微企业众多的温岭而言,力推全域综合治理就是大力提升营商环境、发展环境的抓手。

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的温岭,山海围城,户籍人口122万,土地总面积161.22万亩,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占总用地比重分别高达39.25%、20.17%,均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土地的低效利用,限缩了发展空间。

短板在哪里就从哪里补,温岭牢牢抓住土地资源的“牛鼻子”,开启全域综合治理之路。

最先开路的是横峰街道。作为“中国鞋材之乡”,鼎盛时期,这个15.9平方公里的辖区里容纳了6000余家各类鞋类生产经营单位。“寄居”在民房里的“前店后厂”式家庭作坊,导致产业“低小散”、土地利用效率低、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道坎。

2017年,温岭以横峰为突破口,打破村界、连片改造,启动13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碎片化的土地进行集中整理,统一规划安置小区和产业园区,分区块建设公寓式住房和标准厂房,从而提升土地整体使用效率。

前期的工作推进异常艰难。面对不理解的村民,工作组和村干部始终不松懈,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从改善人居环境、推动鞋业转型,到解决城市内涝、集约土地资源、提升社会治理,一场生产、生活、生态的变革扑面而来。

营商环境的优化,企业主最有发言权。浙江亿荣鞋业有限公司以较少成本购买了近7000平方米标准厂房,搬进一期凤凰山产业园。“我们省下来的资金全都用在技术、品牌、管理的创新上,这极大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负责人徐荣进说,公司现已实现“小升规”。

首战告捷后,温岭市委市政府着手下一盘大棋。2022年,聚焦“两城两湖”建设,将整治范围拓展至全市域。

——全面启动“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三年清零”行动,18个区块3073户征迁实现“当年启动、当年签约、当年拆除”;

——统筹推进100个村庄土地综合整治、100个老旧工业点改造、100个零地技改、100个数字化改造“四个100”工程;

——提前完成城东高架两侧54宗940亩产业用地、礁山渔港等近8000亩沿海土地的征迁收储,加速工业向园区集聚、农业向连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

通过全域综合整治,温岭共腾出产业空间1.1万亩,相当于1000个足球场的面积。腾出来的宝贵土地资源怎么用?该市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土地出让方式,重点助力优质企业发展。

针对长期以来困扰民企发展的“用地难”“用地贵”问题,温岭改革原有土地出让模式,在标准地供应的基础上,推行“控地价、竞贡献”模式。

“就是参照招投标方式,根据企业的工业产值、贡献度等要素,进行一定的赋分。”温岭市委改革办副主任陈金君介绍说,这样可以保证土地出让时,优质企业具备一定的竞争力。通过这一方式,工业用地出让均价从最高峰的240多万元一亩降低到目前的约43万元一亩,企业初始拿地成本有效降低。

此外,温岭还从企业需求出发,在服务上不断提升,大力引进新产业、新项目。

在全面盘活腾退土地资源后,温岭探索政府主导、国有代建、企业联合等多元化模式,高质高标建设现代厂区、现代园区、现代产区,成功布局导入光电芯片、智能装备、精密机械等一批产业项目。

浙江热刺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军说,当初选择落户没有激光产业基础的温岭,主要是被当地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招工、资金、审批等难题,当地政府都全力协助解决,保证了企业高速发展。

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温岭正加速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目前,该市累计引进浙大、华中数控等平台,落地钱江智慧园区、法雷奥等30个重大项目。

全域综合治理的久久为功,让温岭民营经济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去年,该市完成工业供地2353亩,工业性投资同比增长30%。截至今年3月底,该市经营主体总量近16万户,同比增长10%;其中一季度新设经营主体增长近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