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 11:41:49
清蒸小白虾、安康鱼肚、脆皮鲳鱼……近日,浙江海八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八鲜)生产车间里,一批海鲜预制菜刚“走”下生产线,就将在几个小时后和上万箱海鲜礼包一起,被运往全国100余家“海八鲜”专卖店及销售网点。
创立于1991年的海八鲜,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产出的海鲜及其深加工产品,来自东海,来自三门湾,也来自三门县的各个养殖塘。
30余年间,海八鲜从拿着蛇皮袋装海鲜,挨家挨户送货上门,到把一张海鲜礼包提货券卖往全国,不仅打造了海鲜礼包的“三门模式”,也成为三门小海鲜品牌化发展的代言人之一。
“下海”
“海八鲜”有个曾用名——三特,缩写自“三门湾特产”几字,个中含义不言而喻。
1991年,在健跳小学教书的海八鲜创始人王端宏就已开始兼职海产品销售。1993年,他辞去教师工作,专心下海经商。
创业之初,王端宏总是独自一人,每天早早前往码头等待第一批到港的渔船,收购品质、卖相俱佳的海鲜。
随着规模扩大,1994年,王端宏注册了三门县三门湾特产冷冻厂,专售活鲜、冻鲜。
因许多本地客户有需求,三特开始以“礼包”形式售卖海鲜。最开始是将各种海鲜简单粗暴地装进蛇皮袋,后来逐渐改善为真空包装、泡沫箱等。
“我们的产品算是全国海鲜礼包的雏形。”王端宏自豪道。
1997年,因一场特大台风,三门全县海塘几乎全部被毁,海水倒灌进农田、橘子园等地。因海水盐碱度太高,三年内无法再继续耕种,三门开始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三门青蟹、小白虾、血蚶等小海鲜养殖在全县铺开。
三特也开始扩大经营范围。除了出售野生海鲜,还在县内承包养殖塘,并与当地多家养殖户达成收购协议,开始销售推广三门本土养殖的小海鲜。截至目前,已帮助上百个养殖户打通销售渠道。
进阶
“中国小海鲜之乡”“中国青蟹之乡”,三门小海鲜品牌响亮,但20多年前,三门海鲜却鲜有人知。
“当时,三门的海鲜大多被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客商收购,几乎没人知道这些海鲜来自三门。”那时王端宏就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挖掘本地特色,提高三门小海鲜知名度。
2003年,他将工厂全面升级,注册成立浙江三特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在沙柳街道建成全县第一家农家乐——“三特渔村”,探索海鲜生产、加工和渔业特色旅游一体化经营模式。
“建成‘三特渔村’就是让三门小海鲜通过餐饮、旅游等方式,为更多人熟知。”王端宏说,“三特渔村”年游客量一度超5万人次,还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
2006年,公司受邀参加原浙江省农业厅举办的首届“江南渔村杯”农家乐特色菜大赛,海八鲜也由此诞生。
“三门的特色是小海鲜,比赛要求准备8个热菜,八仙过海的故事广为人知。”王端宏和团队一起创作了由青蟹、小白虾等三门小海鲜担当主角的一桌菜肴,命名为“三门海八仙”。决赛时,在全省11个地市33桌菜品中脱颖而出,包揽全部4个金奖。
由此,三门小海鲜在全省名号更加响亮,公司也在2007年注册海八鲜品牌。到2010年,海八鲜海鲜大礼包年销量就已超15万箱。
升级
近年来,三门把“鲜甜”品牌嵌入小海鲜开发,实施小海鲜品牌发展战略行动。去年,三门小海鲜年产值超60亿元。
海八鲜则顺势以打造全国性海鲜品牌为目标,不断进行自我革新。
2014年,公司正式更名为浙江海八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王端宏的儿子王威作为接班人入驻。“时代在变,我们的发展模式也要顺势优化。”王威告诉记者,这些年,“变”是海八鲜发展的关键词。
包装在变,每一年都对“海鲜礼包”外包装进行升级;技术在变,先后引进微波烤虾和液氮锁鲜技术;产品增加,除了活鲜、冻鲜,还持续上新预制菜等海鲜深加工产品;销售方式升级,从线下拓展至线上,并推出“礼包提货券”,将一张券卖往全国,在全国100多个销售网点均可提货……如今的海八鲜身价超3亿元,已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海鲜知名品牌。
“作为现代化农业企业,海八鲜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持续探索农业产业化富民途径,不但让企业在全国市场有一席之地,也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三门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总农艺师俞明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