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农民“父子兵”十余年坚守,用汗水浇灌希望 盐碱地上稻花香_绍兴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嵊州农民“父子兵”十余年坚守,用汗水浇灌希望 盐碱地上稻花香

2023-01-30 22:36:00

1.jpg


“老郑,你的十年盐碱地治理很有成效,改变了生态环境,种粮获得了高产,恭喜啊!”新春前夕,嵊州市三界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来到该镇上三村黄岸自然村看望慰问慈溪市“盐碱地水稻目标论英雄”铜奖得主郑洪均。

  “日灌夜放”引水洗盐育希望

  今年60岁的郑洪均是嵊州三界镇人,曾在杭州、上海等地郊区承包土地,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2013年下半年,他和儿子郑益峰以及嵊州的几位老乡受邀来到钱塘江杭州湾大桥东南方向的慈溪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入驻浙江钱塘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粮食种植工作,和公司签订为期三年的承包合同,承包面积2000亩。“当初看到盐碱地上疯狂长着成片的芦苇和野草,新围垦土地上能看到白花花的盐,铲土也很是费力,压根没想到后来种出的水稻会高产。”郑洪均回忆道。

  让郑洪均坚持留下来种粮的,是他看到了盐碱地里有几株茂盛的稗草。他说,稗草跟水稻生长有相似之处,既然盐碱地能长出稗草,那么水稻应该也能成活。

  于是,郑洪均父子俩和几个老乡开始在这片荒芜的盐碱地扎根,平整、开沟、作畦、割草、翻耕,冬种小麦。小麦小有收成后,2014年6月初他们播下了第一批水稻种子。但是由于重盐碱土壤和受灌溉水源高盐分的影响,播下的种子都没有出苗,损失惨重。郑洪均父子没有气馁,又接连播种了2次,但同样没有成功,和他一起来的几位承包者先后离他而去。

  “再试一试还是和其他老乡一样放弃?”正当郑洪均一筹莫展时,他突然发现地势特别低洼的一块田内水稻秧苗还成活着。一分析原来是灌溉的淡水还没有及时排掉,冲淡了一部分盐份。

  当地政府部门得知情况后,也十分重视,通过曹娥江引水水源,冲刷海边盐碱地高盐分水,如此,水稻种植区的灌溉水源高盐分情况迅速得到改变。看到希望的郑洪均父子,在当年7月底再次种下晚稻秧苗。白天灌水,晚上放水,经过半个月“日灌夜放”,以水洗盐,冲淡了土壤中的盐分,水稻秧苗茁壮成长,当年晚稻亩产量达到了300公斤。

  菜稻轮作科学种田增效益

  这一次水稻试种成功给了郑洪均父子极大的信心。此后,父子俩不断改进灌溉方法,同时采用秸秆还田等做法,土壤开始松软,盐分大大减少,种植的小麦、早稻和晚稻的产量逐年提高。

  在种植过程中,郑洪均父子还注重水稻新品种引进,通过比较筛选出了适合盐碱地的高产水稻当家品种。此外,郑洪均父子还运用新科技,通过菜稻轮作、无人机播种撒药等方法,进一步培育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这几年来,他们每年都要种植一定面积的蔬菜,次年再翻种水稻,2000亩田块轮换种植,增加了经济收入。目前,郑洪均承包的土地每年都要种植一季800亩左右的西蓝花,成为慈溪市的“菜园子”之一。

  浙江钱塘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3年入驻慈溪现代农业开发区,经营的是新围垦造地未利用的土地,属于二期开发区域,目前有土地面积3750亩,种植稻谷、瓜果和蔬菜。总经理方建平告诉记者,其中种植粮食的2000亩地全部由郑洪均父子承包经营。“滩涂”变成“田园”,改变了生态,未利用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粮田,郑洪均父子功不可没!2020年,郑洪均被慈溪市确定为全国优秀农民工拟推荐人选之一,2021年郑洪均被授予“慈溪市新市民”称号。

  大片滩涂盐碱地被“唤醒”。在郑洪均父子的影响下,又有一部分嵊州老乡前来承包其他区块的盐碱地种植水稻,郑洪均都热心给予帮助。目前,多家农业企业在杭州湾大桥东南这块盐碱地种植的水稻面积已达到4万亩,成为慈溪市粮食保供的压舱石,其中,郑洪均和10多名嵊州老乡在慈溪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和宁波杭州湾新区常年种粮13000亩。

  宁波三面环海,盐碱改良是重要的造地工程。2022年,慈溪设立“盐碱地水稻目标论英雄”奖,以表彰盐碱地种植水稻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晚稻收割后,慈溪市现代农业开发管理中心通过划定区域收割、现场面积测定、烘干称重等环节,最后确定3位粮食高产王。郑洪均代表的浙江钱塘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铜牌,亩产量和金牌得主正大集团桑田二大队的633.9公斤相差不到25公斤。

  “中国还有很多盐碱地,我们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和做法推广给更多种粮人,让更多盐荒地变成可耕地,让中低产田变为中高产田。”郑洪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