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绍兴过年习俗_绍兴新闻_浙江信息网 

浙江信息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趣谈绍兴过年习俗

2023-01-28 12:14:04

绍兴过年习俗很多,可谓丰富繁杂,蔚为壮观。我专来谈谈一些饶有趣味的话题。

  “搡年糕”与“黄胖”的不堪

  年糕,是年味最足最普遍的过年食品,它不仅象征一年的丰收,蕴含一年高过一年的寓意,而且凉干后浸在水中可保存两三个月,随时取食非常方便,因此家家会多做一些,从几斗米到几十斗米的都有。年糕一般以晚米为原料,也有用糯米、小米的。年糕制作比较复杂,需经浸米、蒸饭、舂捣、搓团、印压五步。其中舂捣为代表性环节,即所谓“搡年糕”,目的是把饭团捣碎捣韧。

  搡年糕由两人配合进行,上手把持沉重的木制杵锤,高高举起稳稳锤下,搡捣饭团;下手趁杵锤提起时,迅疾在杵锤端面抹一层冷水,同时将被锤扁的米饭重新掳成团状,迎接下一次搡捣。无论上手还是下手,都需要力气和技巧。相传旧时有个年轻后生面色呈黄,体型虚胖(可能即今之黄疸肝炎),自告奋勇为大户人家搡年糕,抡了几下便气喘吁吁,不仅饭团被耽误冷了,还失去节奏、伤了下手的手臂。于是终受嫌弃,并有了“黄胖搡年糕,吃力勿讨好”谚语。

  此语传播极广,鲁迅先生译介捷克文艺作品时就曾以此自嘲,他在一次给二弟周作人的信中说:“大为捷克所害,吃力而效差,可谓黄胖摏年糕”也。

  春联万象

  过年换春联的风俗,在绍兴已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东晋王羲之从山东迁居绍兴第一年年底写了一副春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贴在大门两侧,晚上就被仰慕他书法的人揭走了。他不生气,又写了一副,还是被揭了。他也没发作,笑笑说权当“送”人了。这种送春联的风气也延续到今天,经常可见银行向储户、企业向退休职工、上级部门向烈军属送春联。这当然是好事,只是需注意送得恰当。有一次某部门将通用的一副春联“商贸畅达滚滚财/人丁兴旺绵绵福”送给一位教师出身的烈属老太,老太当即婉拒。送对联干部立即省悟,赶紧另写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送去,很受老太喜欢。

  有了春联就要适时展贴,过早过迟都不好,一般在腊月廿八粘贴,至迟需在卅日下午贴妥。贴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如分不清上下联,可看每联末字,凡末字是仄声(第三、四声调)的为上联;凡末字是平声(第一、二声调)的为下联。

  眼下我们绍兴爱好诗词和书法的人很多,正是自创和自书春联的有利条件。自撰春联的内容很多,初次练笔可从抒发个人志趣、反映人们生活、歌颂大好形势等着眼。如:

  (一)

  人淡似菊

  屋小如舟

  (见鲁迅故居。此联反映了淡泊名利、不图物质享受的生活态度。)

  (二)

  新春日暖东风至

  嘉舍花明贵客来

  (见网络。此联反映春暖花开、亲朋相聚的美好生活。)

  (三)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急

  (见毛泽东诗词。此联反映全世界如火如荼、汹涌澎湃的民族解放运动。)

  媳妇大娘做新鞋

  新年要穿新衣裳,但旧时贫寒百姓无钱扯布买绸做新衣,一些聪慧的媳妇便花较少的钱,给一家老小各做一双新鞋来讨彩头。因此她们在年底格外忙碌,白天要掸尘揩门窗、浸米裹粽子、宰鸡割肉备福礼、挂人像祭祖宗等等,只能利用晚上赶制新鞋。当时就产生一些这方面的歌谣。

  二十夜,连夜夜,

  媳妇大娘做新鞋。

  灯油熬干三灯盏,

  新鞋做了小半打。

  全家老少簇簇新,

  爷爷娘娘笑哈哈!

  也有的地方是这样:

  二十夜,

  连夜夜,

  媳妇大娘挑灯做绣鞋,

  绣鞋做好拜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