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6 11:11:43
六十载风雨兼程,一甲子熠熠生辉。
60年前,伴着枫溪江的潺潺流水,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
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枫桥出发,澎湃奔涌在神州大地上,不断书写着社会治理的新篇章。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绍兴考察。他来到枫桥经验陈列馆,重温“枫桥经验”诞生演进历程,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情况,并作出了重要指示。
在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的新起点上,绍兴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八八战略”,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中展现最美善治“枫”景。
树大根深
“枫桥经验”是一棵常青树。
上世纪60年代,作为全国社会治理样本培育的一棵“小苗”,经历60年的茁壮成长,时至今日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成为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和政法工作的一面旗帜。
60年来,“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其内涵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这棵常青树最稳固的根基,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政治保证。
“枫桥经验”这棵常青树之所以永葆生机与活力,关键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
绍兴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始终将党的领导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保障,致力于提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统领。先后施行驻村指导员、民情日记、社区共建等三项基层党建制度,来充分依靠、发动、服务群众,打造了三张闪亮的基层社会治理“金名片”,先后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肯定。
驻村指导员制度实行20年来,绍兴从理念、手段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推动驻村指导员制度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了“干部向一线下沉、情况在一线掌握、力量在一线汇聚、矛盾在一线解决”的工作模式。
截至2023年10月,我市已累计选派19批3.6万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1771个村,这些驻村指导员活跃在广大农村,一任接着一任干,瓜果熟了,他们会直播带货;关系僵了,他们会调解邻里;蓝图定了,他们会规划立项。近3年来,全市乡镇提拔中层干部,98%的人员具有驻村经历。
“靠着六任驻村指导员的接续努力,我们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级经营性收入翻了十多倍!”柯桥区兰亭街道谢家坞村党总支书记陈志芳感慨地说。
近年来,“民情日记”的形式不断创新、作用不断增强,市级建立了“民情日记”数据库,提升治理、服务精准性。2022年以来,全市“下沉干部”累计记录“民情日记”31.8万篇,9700余件重点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极大地拓展了政府各部门感知社情、民情、企情的深度和广度。
今年10月,嵊州帅丰电器公司董事长商若云走进嵊州市公安局警企会客厅,讲述了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嵊州市公安局政委裘冬晓详细询问了案情和企业负责人的诉求,对商若云的疑问一一作答,并把企业的诉求登记在了“企情日记”平台上。
在“企情日记”平台上,嵊州市公安局每天对企业的诉求和涉企警情、案情、舆情等开展研判分析,形成红、橙、黄三色预警结果,逐一落实“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响应帮扶,助企纾困。会客厅成立以来,各级警情同比下降45%。内部矛盾纠纷化解达94.5%,企业安全满意度99%以上。
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绍兴调研时指出,“枫桥经验”不仅适用于农村,而且适用于城市。这些年,绍兴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推动“枫桥经验”核心内涵与城市特点相融合,突出强党建、聚合力、解矛盾,让“枫桥经验”从农村走进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也是在2004年,越城区开始探索由社区和驻社区单位签订契约,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社区共建模式。发展到今天,越都社区拥有78家共建单位,社区的服务功能越来越齐全,蹚出了“枫桥经验”城市版的新路径。
“我们社区共建核心就是共建、共治、共享,关键在于党建统领。社区工作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有多元主体来参与,推动我们资源互通,功能互补,服务互助,问题互商,凝聚起我们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强大合力。”越城区府山街道越都社区党委书记诸妙茵说。
以现代社区建设为重要抓手,突出“党建引领、居民主体、矛盾快调、服务优享”,绍兴进一步推动“枫桥经验”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争当全域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的排头兵。
“枫桥经验”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最根本就在于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成为防范化解矛盾的“主心骨”。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枫桥经验”用得好不好,基层治理得好不好,与基层党组织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密切相关。
通过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实现党委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枫桥经验”这棵常青树,在实践中与时代同行,变得日益“丰满”、更具活力!
内核永恒
风雨六十载,“枫桥经验”经久不衰,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永恒“内核”。
“枫桥经验”一路走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永恒的生命线。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价值取向。
“枫桥经验”这棵常青树之所以永葆生机与活力,关键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
60年来,尽管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枫桥经验”的为民初心始终没有改变,这也正是“枫桥经验”永不褪色、永葆生机的精髓和关键所在。
“枫桥经验”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从此,“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
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枫桥始终坚持依靠群众,预防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宝贵经验。
2003年1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指示要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由此开启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孕育、发展的新征程。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和载体,不断深化平安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的新景象,形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
2019年以来,“枫桥经验”已连续三次以中共中央全会审议通过的形式,写入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建议》、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并写入2019年、2020年中央1号文件,还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9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也写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之中。
这标志着“枫桥经验”已经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标志着“枫桥经验”已经由基层社会治理的样本,上升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基本经验。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下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案,对推进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绍兴“枫桥经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开君说。
从2003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在今年9月20日,在诸暨枫桥经验陈列馆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经过60年的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以更加新颖、稳定、完整和系统化的姿态展现出来。
但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都是其精神内核和核心要义,也是其不断创新发展的基本点。
当前群众最盼望的就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最关心的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最怨恨的就是黄、赌、毒、黑、拐、骗等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公共领域安全问题。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就要从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入手。
对此,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按照“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要求,充分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神实质,着力解决好群众最盼、最急、最怨的突出问题,善于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在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中赢得群众的信任,在维护群众权益中获得群众的支持,切实打牢社会治理的民心基础,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在今年的全省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上,绍兴在年度平安建设综合考评中,排名全省第二,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14项专项工作综合考评居全省第一,成功捧回沉甸甸的“一星平安金鼎”。同时,诸暨、嵊州、上虞、新昌4个区、县(市)平安考核进入全省前30,越城、柯桥、诸暨获得“二星平安金鼎”。我市已连续10年实现平安县(市、区)“满堂红”,“一星平安金鼎”实现“大满贯”。
六十载初心不改,“枫桥经验”扎根群众,永葆生机!
枝繁叶茂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
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发展方向。
“枫桥经验”这棵常青树之所以永葆生机与活力,关键就在于坚持综合施策这一根本途径。
以自治“消解矛盾”。绍兴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服务的优势,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自律规范作用,运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绍兴各地创造了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三上三下”民主决策机制等好的机制做法。
“听了这么多,依我看,你们争论的赔偿问题其实就是各退一步的事情……”近日,在上虞区长塘镇乡贤调解员樊新放的劝导下,原本就赔偿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的两方最终在“老樊调解工作室”里达成一致意见,并在调解同意书上签下了名字。乡贤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有着“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不仅能够“软化”激烈情绪,更能“巧解”百姓难题。
近年来,绍兴还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完善民主管理、规范民主决策、强化监督制约,构建基层民主自治管理体系,形成“村干部有章治理、社会组织有机补充、村民有序参与”的自治局面。目前,全市已建立起各类义警队伍188支3万余人,培育人民调解组织3437个、人民调解员13000余人,其中省级金牌调解室14个、涉25大行业专业领域调解组织87个,同时搭建“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社区议事厅”“八字桥·工会工作室”“青年议事厅”“越地女儿·妇女之家”等,最大化集聚治理力量。
以法治“定分止争”。绍兴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沿着法治轨道推进护企优商等工作,推动法治的保障优势向治理优势转化。
前不久,诸暨一家珍珠企业的负责人在“枫桥护企在线”平台反映,有人在某电商平台盗用他们企业的品牌牟利,经交涉后仍没有进展,遂向警方求助。诸暨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张彬看到后,当即联系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及相关商会。经多方协同调解,这起侵权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及时为企业挽回了损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近年来,绍兴颁行和推进起草《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条例》《绍兴市物业管理条例》《绍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18部地方性法规及3部规章,出台《绍兴市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因地制宜调整镇级赋权事项,加强和规范地方与行政部门治理行为。2022年,全市行政诉讼调撤率全省第1、败诉率全省最低,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家、省级335家,公民法治素养全省第二。
以德治“春风化雨”。绍兴积极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道德文化精髓,发挥乡贤文化、家风家训、生活礼俗的教化作用,把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在较高的道德水平之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绍兴通过道德评判团、乡风评议会、家风家训传承、“最美评选”等形式,引导城乡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形成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德治局面,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潜力,让全社会正气充盈。
“敦孝友以尽人伦,睦宗族以安先志……”近日,在新昌县沙溪镇唐家坪村,500余名东园陈氏后代齐聚祠堂,用读家训的方式祭祀祖先。该村以“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为宗旨,将陈氏家训近8000字内容提炼成12条家训,从爱国、孝悌、和睦、友善、尚学、勤劳、谨慎、节俭、友善等方面教育后人“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成为全县以家训传承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
以智治“提质增效”。绍兴坚持深化数字化改革,从基层数字建设出发,推动数智优势向治理优势转化,把“脚板走访”与“网络对话”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更多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更多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
浙里兴村治社、“数智枫桥”综合集成应用、情指行合成作战主平台、浙里人口全息管服、“越安行”精准管控、“民情智访”、“枫桥警务-越警管家”、网络犯罪生态节点监测……一大批数字应用落地实施。
为了更好评价这些数字应用实施情况,绍兴还建立起新时代“枫桥经验”指数指标体系,实时监测、评估县域治理动态,梳理分析民众问题诉求、治理短板,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并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标准化、精准化、数字化。
综合施策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构建起化解社会矛盾的立体网络。
续写好“枫桥经验”新时代篇章,就要坚持综合施策这一根本途径,让社会治理从“唱独角戏”走向“社会协同”,从“打情感牌”走向“情法融合”,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
六十载日月流转,“枫桥经验”在中国式现代化大道上笃行致远!
关口前移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处理的是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治理的问题。
三句话的内在逻辑,其实就是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及时化解矛盾。
“枫桥经验”这棵常青树之所以永葆生机与活力,关键就在于树立关口前移这一根本理念。
坚持预防为先的工作理念,关键在于把着眼点放到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来,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
在关口不断前移的进程中,绍兴把好了四道关:
把好“源头关”。绍兴建立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断健全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决策之前,做到防范在先。2020年,我市出台了《绍兴市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实施前必须开展社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
把好“监测关”。绍兴围绕矛盾问题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加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做到发现在早。绍兴市公安局以“整体、智治”的理念,建立了一套覆盖全市的升级版智慧民意感知系统,它能从日均数十万条海量数据中,自动抓取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民意信息并进行智能解析,发现问题后通过推送预警信息,帮助公安机关精准锁定“短板”,倒逼自身改革,把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提升群众满意度。
把好“管控关”。绍兴按照“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的思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健全整体防控体系,努力使矛盾风险不累积、不扩散、不升级,做到处置在小。今年,市委政法委聚焦新时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感知防范化解工作,打造“数智枫桥”综合集成应用,不断推进基层社会矛盾风险治理由“事”向“制”“治”“智”的升级。该应用自诸暨试点运行以来,法院立案大厅来访人员数量由原先的每日120人次下降至80人次,实现万人成诉率、民转刑案件数、信访案事件数“三下降”。
把好“责任关”。近年来,全市上下以“除险保安”为总牵引、以“指标控制、暗访督导、专项整治”为主抓手,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聚焦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为了加强平安过程管控,市委政法委总结提出具有全省首创性的平安建设控制性指标,精细分解考评内容、时间阶段、部门属地职责,并通过总量指标、分项指标及零分指标等维度的多要素管控机制,强化提前预测分项,实时预警提示,限时整改提示,从年终算总账转为常态化算细账,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责任、强化举措。去年,绍兴群众安全感达99.66%,是全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
支撑有力
60年过去了,“枫桥经验”这一“发动和依靠群众”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从本质上来说,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它发端于基层,基层基础这一本源始终不能丢。
“枫桥经验”这棵常青树之所以永葆生机与活力,关键就在于夯实基层基础这一根本支撑。
牢牢抓住基层基础,绍兴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村级中心为源头防范的“前哨所”、镇级中心为矛盾解决的“主阵地”、县级中心为问题上行的“终点站”的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
紧扣让群众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目标,绍兴推动力量集中、功能集成、流程再造,创新建设解纷“一站式”平台,实现矛盾纠纷线上线下“信息收集—分类处置—综合销号”闭环管理,有效破解群众多地跑、化解联动难等问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牢牢抓住基层基础,绍兴构建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机制。畅通法定解纷渠道,绍兴以调解、信访、仲裁、行政复议、公证、诉讼等六大法定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基层一线。在全省试点开展诉前调解改革,加强行业联动,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消费纠纷调解等6个领域新增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48家。在全省率先开展公证赋强金融纠纷工作,向银行、法院派驻公证专员联动化解金融借款等诉前纠纷1575起,涉案金额1.98亿元。
牢牢抓住基层基础,绍兴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枫桥式”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开展以聚焦矛盾化解、夯实基层基础为主要内容的“枫桥式”系列品牌建设,绍兴正加快打造全域“枫”景。开展了“枫桥式”示范乡镇(街道)、“枫桥式”示范村(社区)、“枫桥式”示范基层窗口建设,形成一批“枫桥式”工作法和“枫桥式”标志性实践成果,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基础。
变“盆景”为“风景”、聚“风景”为“全景”。“枫桥经验”60年来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由点及面、不断辐射、扩大覆盖的过程。这些年来,“枫桥经验”已经在全市各地生根发芽。绍兴正通过“枫桥式”系列创建,形成遍地开花、满园春色的良好局面。
特别是近5年来,绍兴发挥“枫桥经验”发源地担当,通过开设枫桥学院,建设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召开“枫桥经验”高峰论坛,发布全国首部“枫桥经验”地方性法规《绍兴市“枫桥经验”传承发展条例》,开展“枫桥式”系列品牌建设,把“枫桥经验”面向全国广泛传播,让“枫桥经验”成为破解共富实践中社会治理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如今,不仅仅是在绍兴,湖州德清的“乡贤参事会”、苏州吴江的“圆桌问计”、沈阳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福建明溪县的“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60年来“枫桥经验”早已走出枫桥、绍兴、浙江,成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新时代“枫桥经验”,从一镇之计上升为长治之策,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新时代新征程,“枫桥经验”必将熠熠生辉、再放光芒,在中华大地续写新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