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6 10:09:02
在上虞区人民调解员队伍中,上虞区人民法院退休法官赵椿彪颇有些特殊:当立案窗口受理了棘手案件时,大家会想到他;当案件调解陷入僵局时,大家会不约而同想让他再试试;当事人情绪激动,无法劝服时,总会请他来当“和事佬”……
1988年进入上虞区人民法院工作的赵椿彪,先后担任崧厦法庭庭长、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工作热情、细致,曾获省高级人民法院二等功、市优秀人民法庭庭长、市政法系统“十大平安卫士”、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殊荣。
自今年2月应聘成为上虞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以来,他在调解一线发光发热,专啃疑难案,让很多本来剑拔弩张的矛盾纠纷最终消弭于无形。截至目前,他已成功调解纠纷210起。
俯下身子做调解
“做调解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获得当事人的信任。”赵椿彪很注重当事双方的切身感受,不轻易下“非黑即白”的结论。
50多岁的王师傅在上虞一家液化气供应站打工,在制作装卸液化气罐斜坡面的过程中不慎受伤,造成左股骨颈骨折。事发后,王师傅与液化气供应站达成一次性赔偿协议,获赔6万多元。此后,王师傅申请了伤残鉴定,结果显示构成十级伤残。今年5月,他将液化气供应站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伤残赔偿金等共计15万元。
案子金额不大,但情况比较特殊。之前,王师傅已与液化气供应站签订了一次性赔偿协议,现在王师傅认为构成伤残要推翻协议,液化气供应站表示不认同。
案子到了赵椿彪手里。赵椿彪有个多年养成的习惯,在夜深人静时,他会一遍遍梳理,写下疑难案件的要点,然后寻找突破口。“功夫更在平时,要俯下身子、将心比心。”赵椿彪说,和当事人打交道,不能让他们觉得你居高临下,了解情况更不能走马观花。沟通方式再有效,调解方法再高明,都不如坐一起深入聊一聊,“双方认可你相信你,才能最终解决争端”。
与王师傅几次沟通下来,赵椿彪心里有了谱:虽然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但他的确是受害方,虽然之前双方签订了协议,但出现了伤残鉴定这一新的事实,提出新的赔偿要求无可厚非。赵椿彪组织双方调解,一次没成就两次,两次没成就三次,终于双方同意了新方案:液化气供应站补偿王师傅伤残赔偿金等共计3.2万元,王师傅自愿放弃其余部分诉讼请求。
“赵法官,你愿意一次次听我说心里话,我服你。”王师傅由衷地说。
服务企业解难题
涉企案件,事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对涉企案件进行简单化处理,很可能会导致“案子办了,效果欠佳”。
赵椿彪以前办理涉企案件时,自己设计了一份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表。每次遇到涉企疑难案件调解,他都格外审慎,对涉案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受到影响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评估、防范处置,提升调解效果。
位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小企业,今年6月,企业把几家拖欠货款的公司诉至法院。
办企业不容易。在一次次阅卷中,赵椿彪发现对方所欠货款共计40万元,多数系送货单缺失等造成原告证据不充分,还有的系对方企业认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不肯付款,拖欠货款的企业分散在安徽、湖北武汉等地。如果就案论案,按一般诉讼程序处理,可能还会影响企业间今后的合作,不利于长期经营。
如何尽快解决纠纷、助力企业发展?在一个多月时间内,赵椿彪通过电话或微信向被告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详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说明违约责任和法律后果,争取调解成功。
他的真诚付出,赢得了被告企业信任,纷纷拿出解决方案,并得到原告企业同意,纠纷顺利化解。“共计收回了32.8万元拖欠货款。”公司负责人说,这批货款“失而复得”,是对企业权益的有力保护,让企业真正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
注重公益显效果
几个月前,一家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将崧厦街道东凌湖、前庄、蔡林等几个村诉至法院。
原来,数年前,这些村对村容村貌进行了绿化、美化以及亮化,还安装了新能源路灯。这家企业2018年2月在东凌湖村安装了42盏新能源路灯并负责日常的维护,每月每盏路灯29元电费由村合作社支付,算作企业的投资回报,合同签了15年。
近年来,因企业股东间产生矛盾,路灯的维护得不到保障,为此村合作社与企业之间产生纠纷。企业要求村合作社支付多年欠下的电费并承担违约责任,村合作社要求企业履行新能源路灯维护、保养义务,双方各执一词。后来企业要求解除合作协议,并要求东凌湖村合作社支付初装费、电费、维护费等共计22.8万余元。
随着进一步的调查,赵椿彪发现,仅上虞全区就有30多个行政村的亮化采用此模式。“此案涉及公共利益,一旦处理不好,还会造成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
经请教专业人士,他了解到新能源路灯的日常维护和修理并不难,村级电工就能胜任此项工作。于是,一个更加稳妥的调解方案逐渐形成:将新能源路灯成本价减除村里已支付的初装费,再支付给企业5.6万余元,双方之间的合同解除,路灯的所有权归村合作社所有,企业放弃其余部分的诉讼请求。
由于调解方案考虑到了多方利益,很快被企业及各村合作社接受。“路灯一个没拆,夜晚照常亮起来,照得我们心里也亮堂堂的。”有知情的村民说,这样的调解真正做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注重人民调解,从源头上减少诉讼,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上虞区人民法院院长朱淼蛟告诉记者,从人民法官到人民调解员,从庭内裁判到诉前调解,在上虞,已经涌现出如朱小英、赵椿彪等一批优秀的人民调解员。他们以专业和用心,让“枫桥经验”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