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 09:52:25
上虞农发牧业有限公司位于上虞区上浦镇的生猪规模养殖基地,常年存栏繁殖母猪3600头,年出栏仔猪45000头、商品猪45000头,是上虞区最大的生猪规模养殖基地。
“很难想象,从负债1.3亿元到脱困重生的一年多时间里,养殖基地没有停产过一天。在破产经营期间,还靠一头头出栏猪赚回了900多万元。”复盘重整过程,破产管理人感慨地说,司法主导是关键,以破产重整方式一揽子解决了全部债务风险,避免了直接清算造成的不利后果,实现了猪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
生死时刻,是否“一破了之”
上虞农发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3月30日,是一家现代化生猪养殖企业,上虞区2022年度两家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之一。农发牧业上浦养殖基地项目,系绍兴市保供项目,租用村经济合作社168.95亩水田、林地等土地,建设有44248.88平方米养殖场。
2021年,受生猪价格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股东理念分歧等影响,公司陷入经营困境。“连建造猪舍的1800余万元工程款都未能支付。”上虞区人民法院办案法官告诉记者,该公司的资金链断裂后危机四伏,当时已发生诉讼纠纷4起,潜在诉讼纠纷近50起,涉及债务1.3亿元。
2022年4月8日,这家猪企走到了“生死时刻”。工程款优先债权人向上虞区人民法院申请对上虞农发牧业有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法院立即开通破产案件审查绿色通道,3日内上门完成债务人破产清算意见征询,并于当月摇号指定破产案件管理人。
“通过对企业的尽职调查,我们发现上虞农发牧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先进、客户资源稳定,若直接进行破产清算,不仅会贬损猪企资产价值、侵害债权人利益,还会影响区域生猪价格稳定,导致近50名职工失业,进而衍生群体性纠纷。”该案审判长、上虞区人民法院院长朱淼蛟告诉记者,一旦宣告破产,土地租赁合同解除,仅就腾空拆除后的动产等进行拍卖处置,就将面临资产价值大幅贬损的不利后果。
而这家保障市民“菜篮子”的企业一旦“陨落”,对地方经济、营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显而易见。企业虽然破产,但企业资质宝贵,还有完备的生产设备和熟练的产业工人,这些可能会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如果能通过司法重整,让企业涅槃新生,将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破产重整,猪场没歇业一天
共识,在一次次走访讨论中达成——要重整,不要一破了之!2023年1月12日,法院裁定对上虞农发牧业有限公司进行重整。
朱淼蛟说,破产并不是让企业一破了之,通过破产重整,充分保障债权人债权利益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债务人企业剥离债务,在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实现优质产能的再启动。对于这家猪企来说,这是动一场摆脱困境的“无痛手术”,对于债权人来说,是一次权益诉求的“集体兑现”。
为保障市民餐桌上的猪肉不断档,同时也为帮助企业顺利消化订单,避免品牌价值丧失,企业在破产重整期间经营从未停止。
“重整的关键是能否招募到重整投资人。”办案法官说,为尽最大可能挽救企业,克服重整招募困难等不利因素,法院采取无兜底投资人的“拍卖式重整”思路,指导债务人和管理人制订重整计划,确定上虞农发牧业有限公司以公开竞价招募重整投资人。重整投资人以投入专项偿债资金的方式,附条件无偿取得上虞农发牧业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并继续注入资金以实现持续经营,现有职工劳动关系也将延续。
存栏生猪是上虞农发牧业有限公司的重要资产,但由于存栏生猪数量及总体重随时在变动,重整计划专门就生猪交割的价格确定进行安排。
重整计划获企业股东、债务人、债权人全票通过。2023年2月,在重整竞拍前,法院指导管理人向省内各地区20家龙头养殖户发送资料,积极寻邀优质投资者参与竞拍。
2023年4月19日,通过阿里破产管理平台,杭州某食品有限公司以最高报价被选为上虞农发牧业有限公司的重整投资人。“更重要的是,招募到的投资人与破产猪企的行业相匹配,投资目的和经营策略相吻合,定会激活破产重整企业。”回忆这次时间紧、任务重的高难度“抢救”,朱淼蛟认为法治精神和市场思维是重整高效达成的关键。
“目前,6200余万元重整偿债资金已足额到位,偿债资金超过清算条件下资产评估价值约3400万元,大幅提高了普通债权人的债权清偿比例。”办案法官告诉记者,通过重整,上虞农发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投资人,其与村经济合作社的土地租赁合同得以继续履行,稳定了核心资产的法律关系,不仅最大限度保障了债权人权益,还充分保留了企业的优质产能,为社会继续创造更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