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9 09:43:11
“政府的暖心扶持,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日前,在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群英会”上,面对政府推出的专项政策《绍兴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与会生物医药企业负责人连连表示“被暖到了”:“目前市场遇到暂时性寒流,但政府给我们送来了温暖。”
作为我市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新出台的这一专项扶持政策有何特点,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
产业运行稳中有进
来自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生物医药行业总体运行稳中有进。1-7月,全市122家规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产值264.3亿元,同比增长0.1%,利润总额33.5亿元,同比增长16.6%。
其中越城区(滨海新区)作为高端生物医药省级新产业平台所在地,集群效应最为显著。绍兴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入选首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目前已集聚相关企业162家,1-7月实现产值199.6亿元,同比增长16.4%,保持强劲发展态势,核心区地位日益凸显。
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也在增强。据统计,1-7月全市生物医药主营业务收入前10强企业营收累计达到113.1亿元,占规上生物医药制造业企业的53.2%。这些龙头企业中,除了老牌的几大化学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产值增速,生物药增长态势都大幅领先其他细分领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市经信局重点产业处负责人看来,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我市基本形成了以化学原料药和医药制剂为基础,生物药和创新药研发生产为重点,医疗器械、中药制造等协同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有更多的生物医药企业正在我市集聚。全市共有实施类生物医药项目52个,其中2023年计划投资42.6亿元,1-7月,累计投资26.2亿元。12个项目已投产,有力支撑产业提质增效。
12条新政为产业链“打补丁”
上个月,市经信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绍兴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对《绍兴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进行了细化,明确各项政策措施的扶持对象、扶持标准、申请材料和审批程序等,确保政策真正落地,内容分为加强产业培育、鼓励研发创新、助推做强做精等3个方面,共12条政策措施,覆盖了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这些扶持措施,强化了系统性政策供给。如在加强产业培育方面,围绕企业对于用地、用能、技术、资金等现实需求,明确积极保障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用地、能耗、排污指标。在助推做强做精方面,针对制约新药研发的公共配套设施短缺问题,支持建设CRO(医药合同研发机构)、CMO(医药合同外包生产机构)以及医疗检验检测中心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更好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新政12条”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政府真金白银惠企利企。在产业培育方面,对引进的世界500强、全球制药企业50强等产业项目,明确按实际设备投入的2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累计补助不超过1亿元。在鼓励研发创新方面,对创新药、仿制药、中成药等各类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分别给予资金补助,各类奖补政策,从202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企业获得感满满
“专项政策,针对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与薄弱瓶颈精准发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将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助力生物医药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永明认为。
新政的出台,让全市广大生物医药企业纷纷叫好。“新药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政府的资金补助将减轻我们部分融资压力。”成立于2016年6月的德琪(浙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血液及实体肿瘤领域的早期研发、临床研究、药物生产及商业化,已建立一条拥有9款从临床延展至商业化阶段的肿瘤药物的研发管线。而更让公司副总裁张丹欣喜的,是政府的资助方式够科学,“按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进行奖励,符合药物研发的节奏程序,每一步奖励都会激励我们走向下一程。”
上市企业期待,中小公司同样兴奋。2017年落户滨海的欧贝特,从事高科技医疗器材研发生产,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微创手术介入治疗恶性肿瘤HEMA液体栓塞剂,已完成3年的临床试验,目前正申报国家药监局审批,即将投放市场。“政策里提到,鼓励各级产业基金投资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投向本市早中期、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这给我们很大的鼓励和信心。”公司老总汤小国感慨道。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举措,做好宣传解读,推动若干政策落地见效,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加速形成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奋力打造长三角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基地和创新策源地。”张永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