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上新”不断 城市能级跃升 —以实干实绩走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_绍兴新闻_网上浙江 

网上浙江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项目“上新”不断 城市能级跃升 —以实干实绩走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3-08-21 10:15:35

8ac44210-2439-4112-a139-66c78758c555.jpg


  今年上半年,绍兴滨海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9.87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位列全省七大新区第一,交出了亮眼的“期中考”成绩单。

  顺势主动作为,展现进取气象。作为浙江省高能级战略平台之一,滨海新区今年敢为敢闯,真抓实干,高质量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加速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全力交出经济发展高分答卷。

  海阔潮平风正劲,奋楫扬帆启新程。下一步,滨海新区将锚定省级新区“第一方阵”目标,敢为善为、图强争先,争当全市发展平台排头兵,以实干实绩为绍兴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作出更大贡献。

  做强产业平台

  蓄力发展动能

  作为绍兴最大的产业集聚地,滨海新区坐拥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个新产业平台,还有绍兴综保区、袍江经开区、绍兴高新区3个国家级平台。今年初以来,滨海新区紧紧围绕“顶配版”产业平台目标定位,做大做强新产业平台,突出“高新尖缺”产业导向,迭代升级发展理念,全面引领产业发展,展示了更多“滨海风景”。

  滨海新区依托集成电路新产业平台,锚定产业新赛道,壮大产业新格局,重塑产业新生态,全力构建“绍芯”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平台现已集聚以中芯集成、长电科技、豪威科技、比亚迪等为主要代表的国内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特色工艺、先进封装为重要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同时,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积极抢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窗口期、机遇期,持续提升集聚力、竞争力、引领力,着力打造产业清晰、链条完整、创新驱动的高能级战略产业新平台。平台现已集聚以浙江医药、越海百奥、尚科生物、歌礼药业等为主要代表的国内生物医药领军企业,着力构建细胞治疗谷、创新医药谷、智能康复谷、营养健康谷4个特色产业谷。

  产业发展的动力越是强劲,经济向好的活力越是充沛。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189.8亿元,同比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332.1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9%,增速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7%,增速全市第二。

  今年初以来,绍兴滨海新区两个新产业平台不断获得优异的成绩:全省2022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考评绍兴滨海新区两大新产业平台分别排名第二、第四;绍兴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创建名单;中芯集成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绍兴集成电路新产业平台首家自主培育的上市企业;滨海新区还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大会。

  今年上半年,绍兴综保区进出口总值增速排名全国综保区第三,1~7月绍兴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值70.30亿元,同比增长11.55倍。绍兴综保区全力招引优质项目,累计注册入驻企业59家;区内高端制造产业园、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保税物流分拨中心等项目陆续竣工投用。

  袍江有机更新成效初显,彰显了“滨海风景”的魅力。滨海新区聚焦项目招引,鼓励企业自主更新,强化项目落地服务,全力打造“腾笼换鸟”的全国样板、“城市更新”的示范标杆、“共建共享”的合作典范。截至目前,马海片区工业社区建设被列为工业社区省级试点,“绍芯谷”成功入选“城市更新”省级试点,“产城焕新·绍芯智谷”综合品质样板区(“绍芯谷”1号片区)荣登省首批共富基本单元综合品质样板区试点建设拟定名单。

  做优项目服务

  提增发展信心

  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今年1~7月滨海新区已累计签约项目2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

  不过,项目落地“发芽”,还需政府服务“施肥”。滨海新区坚持以营商环境为发展之基、立区之本、活力之源,主动靠前精细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致力于打通项目推进瓶颈,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今年初以来,滨海新区紧紧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提出50%以上的产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成立了要素保障、拿地开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大攻坚组,与招商、投资服务等部门协同,全程指导企业做好工业项目审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得益于先行先试,浩克、艾可泰科、康斯特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加速了项目快速落地。数据最具说服力,今年1~7月,滨海新区完成产业项目供地1400亩,开工重点产业项目18个,开工率90%,其中拿地即开工13个,拿地即开工率高达60%。

  为了保证企业顺利建设,滨海新区实施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制度,受到了企业的一致称赞。滨海新区范围内所有产业项目都已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实施全闭环管理、全过程服务。项目从签约到建设再到投产,环环都明确了解决问题的牵头单位,助推产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滨海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稳步开展“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年”活动,全面梳理开发区重点领域履职风险,重点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等监督,以有效监督护航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今年1~7月,滨海新区23个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9.4亿元,完成率106%,9个新建项目已开工8个,开工率89%;12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0.6亿元,完成率124%;6个省市县长项目已开工3个,开工率50%。海纳百川,百鸟归林,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滨海新区成为创业创新沃土。滨海新区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优越的创新生态,进一步激发了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目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过渡校区完工并交付使用,绍芯实验室科研场地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实施,滨海科技城核心区二期工程实质性开工,兰花苑、水岸香堤等一批人才公寓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同时,为更好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滨海新区实体化组建运作全省首家开发区国有人才发展公司,实质性运作50亿元人才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构建“产业+人才+基金+项目+专业孵化器”的闭环生态,积极申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省级试点。

  滨海新区还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行政务服务“全域通办”。开设“通办综合服务窗口”,整合涉企审批力量,实现投资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开展重点项目增值服务专项行动,建立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通过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的全面提高,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的“再提速”。

  做好城市品质

  优化发展环境

  滨海新区始终牢牢把握“一极三区”的发展定位,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全力打造杭州湾南翼生态宜居新城区。

  南临沧海路、东临思孝道的绍兴滨海新区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已基本完工。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文化馆、文化休闲广场等,还有一个可容纳1200人的报告厅。该中心建成投运后,将成为重要的文化艺术展览和休闲娱乐基地,大大提升滨海新区城市品位。

  除了文化设施的建设,教育配套建设也是近年来滨海新区的重点工作之一。据了解,正在建设中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绍兴校区是落户滨海新区的第二所高校,与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仅一路之隔。目前,学校5个标段正在全面建设中,其中1标基本完工。据悉,绍兴校区新建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占地约593亩,新建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校区主要包括教学楼、校级办公用房、图书馆、育训结合培训基地以及田径场、场外景观绿化等配套工程。项目投用后,每年可培训各类专业人才不少于5000人,成为滨海新区储备技术人才的“小金库”。此外,省肿瘤医院绍兴院区、城市水街、沧海未来社区等重点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中。

  一个个建设中的城市配套项目,成为滨海新区产业环境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的生动注脚。今年,滨海新区实施政府投资项目82个,1~7月已开工61个,开工率74%,完成投资额47.5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51%。

  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也是滨海新区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措施。结合全域空间战略规划研究,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对江滨、袍江、高新等片区进行全域优化,围绕网络大城市重要节点,高质量开展马海“绍芯谷”、沥海副中心、皋埠片区(集成电路小镇)等重点区块规划研究。

  滨海新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还体现在越发畅达的交通环境中。上半年以来,滨海新区持续优化路网体系,保障推进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滨海段、越东路连接线、329国道上虞盖北至道墟段改建项目建设,目前,杭绍甬智慧高速滨海新区段主线已全线合龙。同时,新区对涂山路、洋江路(中兴大道—越兴路段)进行改造提升,并对G329国道(越东路—越兴路)快速路沿线景观实施美化提升等工程,为迎亚运营造靓丽城市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