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3 11:11:19
灵芝街道外滩社区,作为越城区首个创建成功的省级未来社区,社区的数字化建设和治理已经初具成效,如今,外滩社区又着力打造“一老一小”综合服务体,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15分钟托育服务圈,老有所依,幼有所托的理想生活场景在这里成为了现实。
灵芝街道外滩社区成立于2016年8月,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镜湖新区核心区块,现有社区专职工作者14名,强社公司工作人员4名,是绍兴市首批和美家园、绍兴市首批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试点、浙江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辖区内5个小区、18幢楼宇,常住人口7778人。
坐落在曲屯路与凤林西路交叉口的一栋3层高的裙楼,就是去年10月正式运营的灵芝街道外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里也被居民们称为“社区客厅”。每周一下午,周颖就带着自己创立的“心之寻”舞队,到三楼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多功能厅排练。
“这个地方真的太专业了!”周颖连连称赞,宽敞的房间,木质地板,一面墙的镜子,练功的护栏……自2016年“心之寻”舞队创立以来,她们排练舞蹈常去的场地无非是公园、广场和桥洞下,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好去处,舞队的成员们都很开心。
免费使用了这个场地,周颖索性也兼职做舞蹈老师,周一一下午的时间里,除了舞队队员排舞以外,也有报名参加舞蹈课的新成员,周颖手把手教,舞队纳新也有了新途径。
“我们有队友就是这里的居民,最初,经她推荐,大家陆续加入了舞队。在这里,只要提前预约,我们也能和他一样免费使用多功能厅练习舞蹈。”周颖说,用了免费的场地,她希望回馈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此在这里兼职当起了舞蹈老师。既当队长又当老师,“心之寻”舞队的纳新问题解决了,“现在场地可火爆了,得提前一周才能预约上。”
顺着周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课程表,工作日五天的时间里,每天上下午都被安排得满了,除了舞蹈课,还有形体课、瑜伽课、礼仪课等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这里的场地是香饽饽,都需要提前预约。
据介绍,该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提供日间照料、健康保健、文体娱乐、心理咨询、远程医疗、辅具租赁等服务。其中娱乐活动、医疗保健服务为免费项目,日托服务、衣物清洗、个人护理为普惠型服务项目。
一侧是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一侧是托育园。老年群体可以在这里上课、跳舞午休等,家里的小朋友就在隔壁上早教课。另一侧还有一个银龄老人用餐区域,通过和社区食堂合作,需要在这里用餐的老人由社区食堂直接配送;如果在家有用餐需求,可以直接联系网格员,由网格员订餐送餐。
外滩社区辖区内常住人口以青年人为主,老年人则以“活力型老年人”为主,这里创新提出了“时间银行”概念,老年群体通过参加活动、培训、志愿服务等积累积分,积分储存在“时间银行”里,可以兑换物品,鼓励更多银龄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与服务中。
此外,通过对辖区范围内现有硬件设施和社区客厅的改造提升,确保满足5分钟和15分钟生活圈场景设置要求,外滩社区构建了以沈园堂健康养身中心、百合花园活动中心、美兆医疗、外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灵芝卫生院为闭环的服务圈,辖区内老人可享受远程问诊、开方、送药上门服务,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医。
作为一个青年人居多的社区,外滩社区辖区内最不缺乏优质的幼托资源,通过统筹资源,这里构建了以滨江幼儿园(托幼一体幼儿园)、树兰书房、外滩社区托育园、奇妙家托幼中心、咕噜咕噜、金睿家为闭环的15分钟托育服务圈。目前辖区内已备案有4家0-3岁托幼空间——外滩社区托育园、奇妙家托幼中心、咕噜咕噜、金睿家,一家是普惠性质,三家是商业性质,共334个托位。
下午4点半社区客厅一楼的托班门口,不少家长等着孩子放学,老师把孩子一个一个交到父母手中,并简要介绍孩子当天的表现。杨女士从老师手里接过两岁的孩子,她告诉记者,这个托班是今年新开设的,孩子每天在这里玩得很开心。
“这个托班离家近,引入的也是绿城早教的师资,却比对面绿城早教其他的托班价格便宜一半,这给我们家长减轻了负担。”
据介绍,这个托班的运营模式为公建民营的社区型普惠托育中心,开设5个托班100个托位,安防监控设备全覆盖,建立照护服务、安全保卫等监管体系,配备专业教师,提供每天不少于8小时的全日制托育及半日托、临时托等服务。
而在社区客厅的二楼,还开设了一家新华书店,这里不仅可以购买书籍和文具,还可以拆书阅读。“有时候孩子做完作业,就会拉着我们来这里看书。”陈女士女儿刚上小学二年级,这里成了她的乐园。“我小时候,课余时间也喜欢在新华书店度过,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喜欢到书店来看书,这让我很欣慰,我想她会在这里有个快乐的童年。”陈女士说。
顾好老的和小的
青年人才会有居住获得感
托起“一老一小”服务圈的外滩社区,让这里的青年人最有获得感。
“我妈妈三年前退休,平时的生活就是买菜、做家务和看电视。”李思瑜说,自己的宝宝出生后,母亲会帮自己带孩子,生活绕着孩子转,退休生活的空间被压缩了很多。
2020年11月,李思瑜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家,新家就在外滩社区,她本人也从居民的角度见证了外滩社区在启动未来社区建设后,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我们社区有公众号,也有小程序,小程序推出后,我先教我妈怎么用。”外滩社区公众号“缤纷外滩”,除了日常推送社区信息以外,在内接小程序中,还有一个“线上社区”,这里内置社区未来生活的九大场景,囊括邻里、教育、健康、服务、治理、交通、低碳、创业和建筑,譬如在“未来邻里”一栏中,罗列着社区大小事、社区活动,其中“外滩知乎”和“达人互助”,邻里之间相互解决问题,提供方案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这个小程序上手很简单,我妈很快就会了,她几乎每天会去看看。上面有什么活动,她有兴趣就会参加,当然她也会去做志愿者,比如防疫期间,或者社区有什么活动,垃圾分类,她会报名去参加。”李思瑜把这种关系定义为“双向关系”,母亲不仅仅接受社区给予的,也力所能及地付出自己的力量。
社区客厅建成后,李思瑜一家觉得生活在这里的获得感更加高了:“生活越来越便利了,这里有瑞幸咖啡,有新华书店,平时年轻人来这里坐坐也会很舒服。我妈妈报名参加这里的老年活动,认识了很多志趣相同的退休阿姨,有了自己的新的社交圈。”
党建引领+网格化
这里的邻里像家人
9年前,外滩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莎刚从大学毕业来社区工作,2016年,外滩社区筹备组成立,她成了筹备组的负责人,3个人,60平方米的办公室用地,是社区工作组最初的样子。
李莎成长的地方,是曾经的灵芝镇界树村,这个地方与外滩社区相邻,儿时,村里的邻里关系亲近,彼此联系紧密。而外滩社区的居民楼小区都是商品住宅,邻里之间彼此没有了亲缘和地缘的连接,大家虽住得很近,却彼此陌生。
如何在商品房小区拉近邻里关系,构建和谐的社区生活,是李莎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初心,社区的一系列建设提升让她的想法有了依托,“从2019年社区入选绍兴市首批和美家园建设名单后,我们的社区有了新的突破,社区办公条件有了提升;之后外滩社区入选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此时迎来了社区居民入住率和商企入住率的提升,社区的硬件软件越来越好,外滩社区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而未来社区的建设让外滩社区进入“飞跃阶段”,一系列数字化建设,让许多想法有了落地的可能。居民通过小程序这一线上数字化平台参与到社区生活中,通过积极互动赚取积分,积分还可以在辖区内的商户中兑换商品。这样的良性互动既丰富居民生活,也盘活了社区商贸氛围。
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让社区在居民身边充满了“存在感”。“防疫期间,我们辖区核酸检测效率最高,完成度最高。有几个点位的志愿服务还吸引了银行负责人、企业老总的参与、提供物资帮助。”李莎笑称,这应该是全绍兴阵容最强大的点位了。
这个社区有什么魅力,让企业家做起了志愿者?“我们就是一个家,一个共同体,社区建设好了,营商环境会更好。”李莎说。
对话书记
网格化拉近距离
增加服务资源
记者:这个社区能够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除了硬件、环境上都比较有优势之外,您觉得在基层管理上,实现良性循环的秘诀在哪里?
外滩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莎:我觉得我们在管理上还是有一些创新和特色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建立起了“一个社区干部就是一个网格长”“一个楼道就是一个微网格”的模式。按照“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管理运转,拉近了街道和商户、物业、居民的关系,让大家都为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基层管理也轻松了起来。
记者:外滩社区下一步改革的诉求点在哪里?
外滩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莎:我们接下来最需要做的就是增加公共服务资源的支点。虽然目前社区已提档升级社区客厅、党群服务中心,但由于社区被解放路、凤林路两大主要干道分割,部分居民在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上并不便利,需要进一步推进相关小区服务阵地的建设,打造完善“15分钟生活圈”的服务网络,让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多便捷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