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5 10:10:25
善治一座城,温暖一方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自2020年5月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绍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市域特色和“枫桥经验”特质的善治之路。
三年创建,善治之城成色更足、底色更亮。2021年,绍兴市和诸暨市分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和示范县。2022年,绍兴市实现平安建设“十五连冠”,喜获“一星平安金鼎”,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名列全省第二。
党建引领 体系化提升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于2020年正式启动。
号角吹响,战鼓擂动。当年9月,绍兴高规格召开动员部署会,市委主要领导在会上作动员部署,并强调要以标杆城市为目标高标准推进创建工作。绍兴迅速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有关市领导牵头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共建共治工作格局,并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创建工作落实落细。
围绕“体制现代化、布局现代化、方式现代化”目标,根据中央政法委共性工作指引和省委政法委区域特色指引,绍兴立即着手制定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工作方案,细化形成年度推进措施和责任分解清单。对262项共性指引和25项区域特色指引,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完成时限。
为了加快推进工作落地,绍兴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建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专项工作机制的通知》,建立责任落实、项目牵引、定期会商、信息报送、督导督办、考核评价六大工作机制,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纪检监察机关专项监督检查范围,确保试点建设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以上率下,全市各地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通过“特色晾晒”和“工作赛比”等形式,全面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有我”主题活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
纵横联动 全域化提升
前不久,新昌县人民法院儒岙法庭法官来到儒岙镇横板桥村的茶馆说法小广场,为当地村民讲解各类法律知识。儒岙镇是绍兴首批“枫桥式”法治乡镇(街道),儒岙法庭也在儒岙打造了全市首批“枫桥式共享法庭”。两者的“碰撞”,实现了优质司法服务的共建共享,也让越来越多的“枫桥式”创建,推动“枫桥经验”从“盆景”向“风景”转变。
“枫桥经验”是绍兴的“金名片”“传家宝”“活教材”,也是绍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域提升的核心与灵魂。绍兴全面实施“枫桥式”联创联建,以系列品牌建设推进“枫桥式”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打造“枫桥式”乡镇街道、村社、基层单位、群团和社会组织,下转第5版
上接第1版 统筹和加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建设了一批“枫桥式”基层治理共同体,已获省部级“枫桥式”荣誉(认定)223项,收获“枫桥经验”理论成果150余项、制度成果40余项、实践成果90余项,初步摸排出具有典型性、特色性的市县镇村四级示范点25个,形成了“越地女儿”“石榴红家园”等一批全国性社会治理品牌。
“枫桥经验”源自农村,如今在全域化提升过程中,“枫桥经验”也从农村延伸到了城市。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建设“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和小区党支部三方协同治理,以“枫桥经验”引领城市社区治理。
靶向施策 专业化提升
“我家两个孩子都不愿承担赡养义务,我该怎么办?”近日,柯桥区齐贤街道70多岁的金老太,走进齐贤街道“沈大姐妇儿维权调解工作室”向沈霞红大姐诉说自己面临的难题。沈大姐妇儿维权调解工作室是齐贤司法所与齐贤街道妇联联手打造的特色调解品牌,前不久刚刚获得省级金牌人民调解工作室荣誉称号,专业化的调解能力获得了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
近年来,通过专业施策,我市正加快推动粗放式、简约化治理向精细化、精准化治理转型。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25大行业、专业领域的87个调委会,省级金牌人民调解室14家,全市共建成“共享法庭”2304个,各项数据均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把重大风险吸附在市域,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目前我市已在全省率先推行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和综合机制,全省试点开发综合集成应用,通过“人员+机制+技术”三轮驱动,形成村级中心为源头防范的“前哨所”、镇级中心为矛盾解决的“主阵地”、县级中心为问题上行的“终点站”的多元矛盾化解工作格局。
循轨而行 法治化提升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法治的力量、法治的保障。
三年来,绍兴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加快重点领域立法进程,先后颁布施行了全国首部地方创制性立法《绍兴市“枫桥经验”传承发展条例》以及《绍兴市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等地方法律法规,形成党政社群、市县镇村共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局面,助力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绍兴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制度化、法治化保障,也彰显了绍兴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市域特色。
为了更好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化提升,我市积极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化信访“最多跑一地”改革;建立府院联动、府检衔接机制,府检联席会议制度得到最高检肯定;高质量开展“法润绍兴”行动。数据显示,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家、省级335家、市级1074家,实现县级民主法治村全覆盖。2022年,我市取得了行政诉讼败诉率排名全省第1、行政机关违法问题处置率满意度全省第1、公民法治素养测评全省第2、诸暨市创成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等一批成果。
整体智治 数字化提升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动治理模式创新,建设高效和谐的善治之城,绍兴率先走出了一条全域覆盖、上下贯通的整体智治之路。
三年来,绍兴聚焦数字化改革和现代化治理“双向融合”,迭代升级党建统领整体智治系统,加强基层智治大脑建设,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真正做到“以算力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特别是迭代升级党建统领整体智治系统,创新开发“浙里兴村治社”应用,自上而下统筹整合进村入社事项,自下而上打造民情回应机制,实现大事“上级部署、镇村领办”,难事“村社吹哨、乡镇报到”的双向互通,这一做法成功入选全国城市数字治理创新十佳案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建设善治之城的根基。绍兴聚焦目标、找准跑道,全面推动“141”基层智治体系改革,“枫桥纪检指数”、民情智访、“破产一件事”、大综合一体化等治理数字化应用走在了全省前列。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绍兴也将迎来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验收的大战大考。绍兴将坚持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不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更多的绍兴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