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新模式,嵊州—— 用心写好新时代“民情日记”_绍兴新闻_浙江信息网 

浙江信息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不断创新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新模式,嵊州—— 用心写好新时代“民情日记”

2023-04-26 10:16:03

“以前要到镇里才能见到小丁,现在不用了,每周二上午她都会来,有啥事直接去村委会找她就行。”嵊州三界镇友谊村村民陈友富口中的“小丁”是三界镇社事办主任丁霞,也是友谊村的联村组组长。

  去年以来,三界镇以“民情日记”为载体,探索实施“组团联村”制度,通过“三固定”(固定成员、时间和地点)、“三明确”(明确联系任务、联系形式、关键环节)、“二保障”(制度考核和机构整合)的实践方案,由“1名班子成员+6名机关干部”组成联村工作小组,每周二下村听民情、解民忧,化解了一批基层热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三界镇已收集并解决群众关切问题1200余个。

  “主要目的是让乡镇干部全面接触群众、更好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界镇党委书记王浙锋说,从实践来看,“组团联村”制度实现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和制度化,非常有效。

  三界镇探索“组团联村”制度是嵊州市全力打造新时代“民情日记”基层治理样本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嵊州市建立“民情大走访”“民情大轮训”“民情大比武”“民情日记式基层监督”等制度,实行“民情分析会”“两代表一委员”民情民意面对面会商制度,定期召开由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参加的“民情议事会”等,不断丰富“民情日记”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嵊州样本。

  与乡镇不同,城区基层体系主要由社区、小区、楼栋等单元组成,为此,嵊州专门打造了新时代“民情日记”城市版。三江街道地处嵊州中心城区,小区多,人口居住集中。今年3月,该街道制定了“一角一点一组织、一码一群一机制”的“六个一”基层治理工作法,率先在丹桂社区开展“民情日记”示范社区打造工作。

  在剡江越园小区8号楼下,墙上的“民情二维码”格外醒目。“居民通过扫码,可随时随地向社区反馈民声民意,每天会有专人接收相关问题,并及时推送给相应的网格民情服务人员跟进落实、跟踪反馈。”社区党总支书记沈爽介绍,自今年3月份以来,社区已收到居民反映的问题和“微心愿”50多个,如不少居民希望能在固定时间开展义诊和亲子活动,“我们便安排了每月2~3次的义诊进小区活动,同时还对接相关机构开展亲子活动。”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开展民情工作,社区还在居民喜爱聊天、休闲的场所设置了“民情角”,在网格党员活动室、业委会办公室设置“网格民情服务点”,由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组成服务力量,形成“三问三谈三服务”民情服务机制。

  在嵊州,像三界镇、三江街道这样以“民情日记”为载体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还有很多。如黄泽镇推出包括党建统领模块、经济生态模块和综治工作平台、监管执法平台、应急管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在内的“四平台、两模块”,组建13个驻村工作小组,整合条线力量,形成三级基层治理网格管理体系。贵门乡的“1+1+N”驻村指导团队和鹿山街道的“青鹿民情团”则以年轻干部为主体,

  上接第1版 组团包村式开展基层走访、服务、解题工作,定期围绕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形成调研报告,从而切实解决基层难题。

  “‘民情日记’作为嵊州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通过不断创新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新模式,让基层一线成为全方位提升干部工作能力的练兵场,从而更精细化、常态化地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真正实现手段常新、宗旨不变的目的。”嵊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黄柏才表示,接下来,嵊州将完善传承发展新时代“民情日记”工作体系,集成打造“民情码”平台,线上线下构建民情“全周期”管理闭环,推动党建网、数字网、治理网“三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