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4 14:23:28
一张发黄的旧相片,几句儿时的乡音,一段跨越三四十年的模糊记忆……靠着这些模糊的线索,去找寻已经失散几十年的亲人,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收集信息、分辨虚实、整理成册、核对身份……这一项项工作背后都有难以言说的艰辛和不易。
而在嵊州,就有这样一位热心人,他从税务部门退休后加入公益寻亲队伍,7年时间累计帮助73个家庭了却心愿。他就是相国庆,在2023年度第一季度“绍兴好人”评选中,获评助人为乐好人。
开启公益寻亲
“退休后怎么过日子才有意义?”早在退休前,相国庆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每天吃吃喝喝,啥事都不干,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曾考虑去做图书馆义务管理员、环保组织志愿者等,总感觉没有挑战性。直到有一天,他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了《等着我》这个栏目,才最终确定了目标:“对了,就是这个,我要成为一名义务寻亲者!”
坚定了这个想法后,相国庆当即在《等着我》栏目的官方网站上注册,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并从网站上的寻亲信息库中搜寻到了36条想在嵊州寻找亲生父母的信息,迈出了公益寻亲生涯的第一步。
“一开始我就知道寻亲很难,但是没想到会这么难。”回忆起第一个帮寻对象,相国庆记忆犹新。
2016年春,他拿着一份寻亲信息,来到嵊州市贵门乡一个小山村里打听。这时意外的一幕出现了。“村民一听是村里当年被抱走的孩子回来寻亲,立刻叫来了七八户人家,他们的孩子当初都被抱到山东了。”相国庆说,现在回来寻亲的人,当年不外乎是被拐卖、走失、遗弃、抱养这几种情况,“我是真的没有想到,一个村居然有这么多家庭骨肉分离。”
虽然这第一次寻亲没有成功,但相国庆被村民期盼的目光深深震撼。从此以后,他更加坚定了公益寻亲的信念。
刚开始,由于没有经验,他只会用笨办法,挨家挨户地打听。有些村民以为骗子上门,一脸防范。就这样,他常常一跑就是一天,连口饭都顾不上吃。
“印象最深的是帮嵊州市长乐镇太平村一对老夫妇寻找被抱养走的女儿。”相国庆说,当初为了帮助这对老人寻找女儿,他往返嵊州与新昌十余次。有一次因为山路崎岖,道路坑洼,汽车在半道上爆了胎,“那时候是夏天,我一个人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换轮胎,到村里时已经是晚上了。”
尽管那次仍然无功而返,但相国庆依旧没有放弃,随着线索越来越清晰,最后在离新昌县镜岭镇20多公里远的一个小山村里找到了老人女儿的养父,并经他多方联系,终于让外出打工的女儿和亲生父母认了亲。
“这是我第一次帮人找到亲人,当看到他们相见相拥在一起的时候,我也非常感动。”相国庆说,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有了意义。
发挥团队作用
随着寻访的深入,相国庆发现失散家庭数量之多令人震惊,嵊州范围内竟达到了5000多户。这个时候,相国庆意识到,靠自己一个人肯定不行,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他找到了嵊州市曙光救援队下面的一支寻亲队伍。
“当时我找到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一说,很快就达成了共识。”相国庆说,他在这里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经过交流、组织、申请,嵊州市公益寻亲志愿者协会于2019年正式成立。
相国庆没有在协会里任职,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工作的激情,不仅一手拟定了协会的章程,更是把对税务干部与纳税人之间“亲·清”关系的思考带入了管理制度中,制定了“五要十不准”守则,其中包括不准拿帮助对象的物质感谢,土特产也不行。“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位置,这才是大家聚在一起的意义。”相国庆说。
这支寻亲队伍,对相国庆而言是全心倾注的公益事业,而对那些骨肉分离多年的人来说,更是一个希望。协会成立后短短4年,发起或参与举办了四届大型寻亲会、3次大型认亲仪式,参加寻亲大会人员累计超过5000人次。有近千名失散失联人员进入协会的寻亲数据库,有200多名失散失联人员的DNA基因信息进入杭州迪安司法鉴定中心DNA基因库。同时,相国庆还参与建立了专业寻亲微信群,目前已有500多人进入了协会的微信寻亲平台。
“虽然相师傅不在寻亲协会担任职务,但每逢协会组织举办重大公益活动,他都能事先精心准备,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落定好工作职责。”协会志愿者操利英说,相国庆事中有监督检查,对每项活动的开展进度及重要环节都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每项重大活动都有工作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工作思路。
团队的力量果然不是个人可比,寻亲效率大幅提高,成绩受到各方关注,其寻亲项目被评为绍兴市十佳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相国庆本人还荣获第二届浙江省“最美税务人”称号。
结下深情厚谊
在公益寻亲的过程中,相国庆结识了不少寻亲者,与他们结下了深情厚谊。
一次,相国庆接到一个求助信息,山东一位名叫郭凯(化名)的人请他帮忙寻找亲生父母。郭凯出生于1976年,出生不久便被人抱到山东,当时随身附着的一张小纸条上除了出生年月,还有自己是甘霖镇柳岸村人、父亲叫李某某等信息。郭凯曾去柳岸村寻访,但村民都说没有“李某某”这个人,只得作罢。
相国庆当天便赶赴柳岸村,问了许多人,同样没有结果。他不甘心,第二天又到柳岸村打听,这一次终于有了线索。一位大妈告诉他,当年村里的确有一户人家把儿子送走的,但父亲不叫“李某某”,其母亲倒与这个名字只相差一个字,丈夫去世后改嫁去别村了。
这个信息让相国庆非常兴奋,他辗转打听到了那户人家的地址。让相国庆惊奇的是这家的女主人与郭凯长得简直一模一样,而女主人也承认自己有个失散在外的儿子。她说,当初自己的丈夫患了精神病,加上还有一个3岁大的儿子,家里实在养不起,才把小儿子送了人。
在进行了一系列比对后,郭凯赶赴嵊州与妈妈正式相认了。“后来,他每次回到嵊州探亲,都一定会来看我。”相国庆说,许多寻亲者把他当作老大哥。
本地有一些失散家庭,寻亲的意愿并不是十分强烈。为打消他们的顾虑,他积极联系乡镇街道、村委会干部,请他们一起做失散家庭的思想工作,还通过媒体制作专题宣传节目,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激发血浓于水的亲情。
“寻亲路上总是波折不断,每次都以为快找到了,最后却发现不是,这时候难免会失落。”相国庆说,山东有一名寻亲者,已经连续五年回嵊寻亲,每次都是他带着对方跑街道、跑乡村,一跑就是一周时间。“他没放弃,我也没有放弃,所以我和他现在一直都保持联系,慢慢地就成为了知心朋友。”相国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