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5 12:27:38
“多亏人社部门和社区的热心帮助,让我能在家门口就业,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里,真是太贴心了!”近日,家住诸暨市暨阳街道江新社区的杨伟祥满是喜悦。
杨伟祥原在诸暨某轴承厂工作,因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他被迫失业。借助人社部门的“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系统推送的帮扶信息,江新社区及时与杨伟祥取得联系,了解其就业意愿后,将他安置在社区的非全日制公益性保洁岗位上。杨伟祥还利用工作之余到附近市场打零工,另外获得一份收入。
困难群体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准帮扶到位才能守牢民生保障底线。全市人社部门紧紧抓住低收入农户、低保低边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这个“小切口”,搭建用工平台,实施精准对接,加码政策红包,全力打造就业兜底帮扶“全链条”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增收。去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13万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2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去年,市人社局上线“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应用场景,重塑就业帮扶工作新模式。通过打通民政、农业农村、教育等部门数据壁垒,协同识别需要帮扶的重点群体,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进一步明晰就业帮扶底数,做到“应帮尽帮、一帮到底”。一年多来,“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应用场景已帮扶重点群体10.22万人次,实现就业8.87万人。
“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全市人社部门不断加强就业服务保障,构建起从申请、认定、服务到就业的市、县、镇街、村社四级帮扶闭环。通过落实“131”就业帮扶机制,将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任务网格化层层分解到所在街道、社区,由社区工作人员对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人员每月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和职业培训,并借助“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应用,对纳入就业援助范围的重点群体开展动态跟踪服务、精准推送岗位。
为了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我市持续织密政策保障网,对困难人员就业创业、提升能力给予大力支持。如对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给予社保补贴;对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给予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支持;对从事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保补贴;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生活补贴;针对高校毕业生还给予求职创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见习补贴等,让就业“饭碗”端得更稳,幸福生活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