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治理“变形记” ——越城区群团活动中心助推基层治理记事_绍兴新闻_浙江信息网 

浙江信息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柔性治理“变形记” ——越城区群团活动中心助推基层治理记事

2023-03-30 10:04:35

  “我与前夫两年前在法院调解离婚,当时约定儿子抚养权归男方,女方每月享有探视权。但是,离婚后,前夫百般阻止我探视儿子,我要如何保障我的探视权?”前不久,市民黄女士哭着走进越城区群团活动中心向工作人员求助。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她利用法律的武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享受依法享有的探视权,最终母子得以重逢。

  越城区群团活动中心是全省首个综合性、共建型群团活动中心。该中心以“党建引领、契约共建、服务基层”为使命,以“越城里”为活动品牌,开展思想引领、维权帮扶、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和服务,打响“青春契约”“越姐姐·家事调解”等特色品牌,探索基层柔性治理新模式。

  “芳华契约”加载柔性引擎

  今年年初,在越城区群团活动中心内的区妇联“越姐姐·家事调解中心”,志愿者陈美珍接到马山街道一位潘女士的电话求助。潘女士70多岁,中风后瘫痪在床,两个儿子是与前夫所生,目前其与后一任丈夫共同生活,没有再生育子女。后一任丈夫有视力障碍,无法照顾妻子。潘女士遂来求助妇联,希望妇联出面让两个儿子前来看望母亲、接送母亲去医院看病等。

  陈美珍接到求助电话后,得知潘女士年老多病,行动不便,就与街道、村妇联工作人员一起前往潘女士家中看望老人,并与两个儿子进行了电话沟通,成功协商。此次调解结束后,陈美珍也了解到,两个儿子虽然答应了看望母亲、送母亲去看病的要求,但两个儿子自己也已成家,有诸多困难,未必能长期照料潘女士。这之后,陈美珍仍牵挂潘女士的情况。

  春节后,陈美珍多次走访寻找爱心企业家和养老院,最终经过多方比较,挑选了一个价格适中、服务口碑良好的养老院,并寻找到一位爱心企业家,愿意承担潘女士在养老院的费用。然而,正当她准备把这一好消息告知村里时,才得知潘女士已离开了人世。但临终前,潘女士仍然不停念叨着“我有那么好的娘家人,是妇联把我儿子们叫来的”。

  近年来,越城区妇联把“枫桥式”妇女之家作为妇联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平台,通过在区、镇街、村社三级妇联阵地设置调解站点,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打造“越姐姐·家事调解”工作品牌。目前,区妇联正构建起“123”模式——“1”是打造一个区级“枫桥式”家事调解阵地;“2”是打造专职、兼职两支调解员队伍;“3”是凝聚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社会组织三方力量,特别是吸纳律师、法律从业者等入驻妇女维权阵地。陈美珍是“越姐姐·家事调解中心”一名专职调解志愿者,一年下来她调解的家事案子大约有150余件,调解成功率近96%,展现出妇联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鲜明优势和特色。

  “青春契约”凝聚青年力量

  “老师,老师,你看我画的图画好不好看?”“嗯,多多同学画得真棒!”

  每天下午4点,树鹅王社区里总会传来小朋友的笑声。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有效解决放学后孩子无人辅导、家长接送不便等问题,越城区北海街道树鹅王社区与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小学在开展“青春契约”结对共建过程中,直面民生所需,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开展“四点半公益课堂”。

  树鹅王社区“四点半课堂”由学生家长自主自愿报名参加,学生放学后由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接送至社区。在社区为孩子们精心布置的教室里,大学生志愿者针对学生的课业问题耐心指导,上好“第二课堂”。

  为保障“四点半课堂”持续常态化运行,社区还与浙江职业技术学院范蠡商学院的学生志愿者联合开展“助苗行动”。大学生志愿者不仅在接送孩子的路途中发挥安全保障作用,更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四点半课堂”开课以来获得了诸多学生家长的好评。“我家孩子以前放学后总喜欢看电视,现在他在社区就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也更有主动性,我们很放心!”学生石宸涛的妈妈笑着说道。

  近年来,团越城区委不断探索“契约化”共建在青年助力社区治理上的实践。围绕青年志愿者进社区省级试点建设,通过签订自主平等的“青春契约”方式连接各类基层组织和团员青年,构建基层团委与非公企业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中小学少工委、辖区内团员等“1+N”青春契约共建网络,创新建立“1+5”青春契约共建体系、重点群体“一人一帮扶”结对机制、大学生社区主任助理等五项机制。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07名青年企业家代表、721名团员和18个社区开展“青春契约”共建。

  为缓解基层治理的压力,进一步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团区委设立由区、镇街两级18支小队组成的越城区青调小队,镇街矛调中心青年工作人员、律师、大学生、心理咨询师等齐参与,约有270余名成员。以依法调解、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为宗旨,青调小队成为参与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推动基层柔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