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3 20:08:42
家门口发生了小纠纷,虽没到对簿公堂的程度,但也切切实实闹心堵心怎么办?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帮着办!前不久,一起发生于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桃江村村民与该村村委之间的矛盾纠纷,经过当地人大代表和司法所调解员等人的协同调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收获双方好评。
“共享法庭”是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探索,也是立足数字化改革,借助智能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举措。自2021年10月起至今,我市通过三期建设,已基本形成镇街、村社全覆盖的布局和协同高效的运行体系。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种把法庭建在群众身边,让司法服务有效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端,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网上立案、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服务送到家门口的新型基层治理手段。
2022年下半年,在市人大、市中院及相关司法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市启动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引导人大代表参与并融入其中。据该负责人介绍,相较于其他镇设或村设的“共享法庭”,联络站里的“共享法庭”属于特设“共享法庭”范畴,即依托营业服务网点、行业协会等机构、组织设立,作为镇街、村社“共享法庭”的延伸,发挥其在类型化解纷、推动行业自治方面的集成、带动效应。
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就是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而设立。这有利于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根植基层优势,有效整合人大与法院的平台资源优势,极大扩充了解纷力量,能让许多矛盾纠纷“软着陆”。杨汛桥司法所有关人员在分析桃江村案例时认为,这起纠纷的特殊之处源于当事人身份上的“冲突”。村民基于自己权利受损,村委考虑管理是否会失衡,而调解员依据的是法规政策,第一次接触时就发现了“清官难断家务事”的难处。“整个调解过程有当地人大代表跟进,在当中起到‘老娘舅’的作用,对村民来说既给了信心,也给了安心。”该人员说。
同时,人大代表的走访制度还能让“共享法庭”成为百姓身边的“移动法庭”,最大程度方便群众。今年2月,新昌县人大代表王玉秋在儒岙镇会墅岭村走访选民过程中了解到一起执行积案,王玉秋随即联系当地法院,决定通过儒岙镇人大联络站的“共享法庭”进行线上调解和执行,采用“一屏一线一终端”,实现法官、原告、被告三方同屏,就地商定调解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自愿达成分期付款调解协议。在此之前,这座“共享法庭”还以同样的方式化解了一场沉积8年的旧案。参与该案件调解的人大代表潘松辉表示,这种方式丰富了代表履职内容和方式,推动形成了“代表说理、法官释法”的强大合力。
借助人大代表的力量,还有利于织密监督防护网,进一步完善审判权运行制约机制。司法权力运行到哪里,制约监督就要同步下沉到哪里。从这一意义上看,正是“严格司法”的要求,让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应时而生。市中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共享法庭”的入驻,将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法院内部监督有机衔接起来,加大了司法公开力度,全面系统公开法院执法办案各环节、全流程,促使人大代表与群众深度参与、零距离监督法院各项工作。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建成8家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接下来我们会持续监督推动这项工作落实落细。”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要最大程度发挥联络站和“共享法庭”叠加效应,全力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最大程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依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构建社会共治大格局,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让群众生活更安全更幸福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