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1 10:00:4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循着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古人们定下了二十四节气,用于记录自然节律、指导农时。千百年来,三衢大地上的农人们,一代代传唱着节气的歌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在漫长的岁月里,这片土地酝酿出了与节气有关的祭祀、礼仪、庆典,在每一个特定时节来临时,带给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期盼与喜悦。这些“衢州好时节”,连接起衢州人的过去与当下,也促生出全新的文化品牌、产业经济。
从立春祭到纸神祭 细数衢州的好时节
在衢州,流传至今的与节气有关的民俗、活动有很多。
每年立春,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的梧桐祖殿内,都会举行隆重而古老的迎春仪式:踏春、插花、迎春神、鞭春牛、抬春神巡村赐福、尝春、探春、享春福、演戏酬神……人们以质朴又充满文化底蕴的方式,体现着当地人对春神句芒的敬意,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农耕丰饶。
牧童和老者牵着角挂大红花的耕牛走在田垄间,手持彩鞭,唱《鞭春喝彩谣》,鞭打耕牛9下,这是对一整年好收成的重要期许。
每到谷雨时节,衢江区全旺镇会迎来另一个与牛有关的重要祭祀活动:“谷雨祭牛”。据考证,全旺镇“谷雨祭牛”这项活动,始于明代,盛于清代,距今约有600多年的历史。每到谷雨时节,村民们会穿过田间地头,走过山水林田,带着满满的诚意奔向牛大王庙,向竞选出的“牛王”献贡品、祭祀舞、告天地、恭读祭文,祈祷作物生长顺利。全旺板龙踏着民间音乐“十番锣鼓”出巡,人们系上祈福带,许下心愿,并聚在一起喝谷雨茶、走谷雨、跳采茶舞、比赛插秧……
立夏,也是很有讲究的节气。在衢江区全旺镇楼山后村饭甑山下,除了吃,老百姓还会举办“立夏祭”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开秧仪式:挑着秧苗的农民们将一筐筐秧苗送到田边,将秧苗高高地抛向田中,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然后在插秧比赛中竞争“插秧状元”的荣誉。
小满流传的民俗,大多和生产有关,比如祭车神(水车车神、油车车神和丝车车神)、祈蚕等。在衢州,流传于小满的民俗也与生产有关。在衢北山区的衢江区太真乡王家山村,从明清时期起,就有利用毛竹手工制造土纸的习俗,村内不少农户门口设有纸槽,每年一到小满节气,家家户户就会上山砍竹准备浸塘造纸。300多年来,当地村民通过勤劳的双手制造土纸增收致富,素有“咸业纸产、富甲全衢”的美誉。今年5月小满时节,王家山村特地举办了一场“纸神祭”祀典,村民盛装打扮齐聚文化礼堂,礼乐恢弘、庄重地祭祀起造纸术发明者蔡伦。
时光飞逝,沧海桑田,机器轰鸣下,高楼平地起。农耕的生活场景已渐渐离衢州远去,但由其催生出的文化脉络,仍在这片土地上生根游走。
衢州首个世界级非遗 把神话和民俗传统找回来
近年来,衢州二十四节气文化知名度和文旅产业开发脚步逐渐加快,其中,九华立春祭的“非遗效应”功不可没。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居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时序轮转、日夜更迭下非常具有仪式感的一天。对我国古人而言,春耕如晨钟,秋收似暮鼓,早在3000年前就有迎春仪式。然而,随着岁月推移、时代更替,在大多数地区,立春的迎春习俗早已逐渐式微。
然而,对春神的信仰,在柯城区九华乡梧桐祖殿仍然生生不息。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的梧桐祖殿,是目前已知国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春神殿,也是全国唯一的保存句芒习俗信仰的地方。衢州市柯城区的九华立春祭,则成了目前国内唯一的立春祭春仪式。
2001年,为躲一场大雨,正在参与浙江省旅游普查工作调查的民俗学者汪筱联在九华乡妙源村发现了梧桐祖殿。“这栋建筑正面大门上的泥层经雨水冲刷后剥落,显露出了梧桐祖殿四个绿漆大字,让我眼前一亮。”此后几年,汪筱联将这座殿宇作为重点调查研究对象,历时三年,终于挖掘出民间祭祀“梧桐老佛”的民俗,九华的立春文化,也得以重归大众视野。
为把美丽的神话和民俗传统文化找回来,柯城区及时恢复了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的习俗:2004年,民间修复庙宇并复原春神像,2005年梧桐祖殿恢复立春祭祀活动,到今年已连续举办18年。2011年5月,九华立春祭被国务院批准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由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作为该项目的社区代表之一的九华立春祭,成为了衢州市首个世界级的人类非遗。
“九华立春祭祭祀载体梧桐祖殿和代代相承的民俗文化形式,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九华立春祭非遗传承人龚元龙说,九华立春祭,表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着华夏农耕文明的深厚积淀和不息薪火。
以九华立春祭为引线,衢州各地源远流长的节气文化传统活动,得以从乡野深处走出来,以更完整的面貌呈现于大众视野前。
从传统民俗到文化品牌 节气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通
节气文化镌刻着传统农耕文明的印记,也实现了与现代生活的融通。
在柯城九华立春祭世界非遗效应的带动下,衢州二十四节气文化知名度和文旅产业开发取得了明显的突破和进展。
如今,九华立春祭已不再是纯粹的民间祭祀活动。近几年,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开辟了以九华立春祭为主题的研学线路,打造了不少文创产品,带动了民间老艺人和剩余劳动力就业,还扩大了文化消费,为全域旅游提供了动能,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有信心。九华乡也正在积极谋划建设独具全国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二十四节气核心景区,期望能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集体和村民的增收致富。
举办“小满·纸神祭”的衢江区太真乡王家山村以“小满”节气为契机,以“纸文化”为媒,将流传的传统民俗作为文化养分,通过设立古法造纸乡愁馆、纸主题工作室等,不断打造纸文化研学基地,带动村内文旅发展,引导游客体验写生、折纸、拓印等传统文化,以及森林瑜伽、汉服插花、徒步登山、围炉煮茶等休闲活动,将“纸文化”“纸经济”经营得有声有色,也谱写出了一曲生动的小满“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对自然、天文、气象、物候的观察,是传统农耕社会几千年来探索、总结的结果,它不仅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更指导着一年中的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可以说与每个人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可能已经不能完全符合农作物种植规律。但二十四节气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对文化旅游和经济关系,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衢州文史专家刘国庆说,“衢州已经有了一个‘九华立春祭’,但还不够,我期盼衢州的其他节气民俗活动也能从历史的斑驳中走出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品牌,推动整个衢州的文化旅游经济产业发展,让历史与时代在这一浪漫的文化遗产中得以赓续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