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城,从找到“静静”开始_衢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幸福之城,从找到“静静”开始

2023-11-14 14:31:33

 日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等17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污染问题,改善声环境质量。《浙江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以上,噪声信访投诉明显下降。

  “人欲静而音不止”,可能大家都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午休时间小憩,结果外面商场音响播放动感音乐;孩子专心学习,小区外的广场舞曲让他心情烦躁;半夜正要睡觉,隔壁工地上赶工的机器让你睡意全无……怎样守护“安静权”?今天就来聊聊这件事。

  当“广场舞”变成噪声投诉

  想要静一静,为什么那么难?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美好生活需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撑,而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市民活动丰富,节奏各异的日程表也会造成彼此影响,噪声防治面临较大的压力。其中,广场舞噪声扰民的现象首当其冲。近年来,衢州各区块对于广场舞扰民的投诉也有不少。

  “广场舞噪声扰民现象,现在已经有所好转。以前单单我负责的区域,一周会有一二十起相关警情,多的时候一天就有四五起。现在一周最多几起。”近日,柯城公安分局荷花派出所民警户晓伯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上面的“广场舞”网格微信群。“群里面有我这一片区几乎所有的广场舞团队的相关负责人。我们会通过这个群加强管理和劝导,比如高考的时候,我会在群里发出号召,让大家暂停跳舞三天,他们也很配合。”

  户晓伯介绍,他负责的辖区最多时有10支广场舞队伍,还有一些喜欢唱歌的人。“经常收到投诉,说噪声太大,影响休息、影响孩子学习等。”大部分被投诉的情况,都是唱歌跳舞的地点离居民楼比较近,容易打扰到附近居民的生活.但大爷大妈们在此唱歌跳舞也是一种爱好和习惯,不让他们跳舞也说不过去。

  如何既能安放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又能解决周边居民的噪声困扰?荷花派出所民警积极开动脑筋,促进社区和谐。

  “我们把所有广场舞队伍的负责人都找来,一起到所里开了个会,共商解决方案。最终,大家商定了一个自律公约,并签订了承诺书,比如承诺把跳舞时间控制在晚上6点半到8点半之间,承诺控制音量等。”户晓伯说,派出所还和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积极联动,以“警务融治”为抓手,成立专门队伍加强巡逻,对超时和大音量行为进行劝阻。“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治理,如今辖区广场舞噪声扰民的现象已经好转很多。”

  在日常的接处警中,噪声扰民是一种常见的警情。记者从柯城公安分局获悉,1月至10月,柯城公安分局接到关于噪声扰民的警情共有1713起,主要以广场舞、店铺叫卖喇叭、露天唱歌、KTV酒吧噪声为主。民警提醒,商家不要违规招揽生意,施工企业应及时关注机器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市民应文明健身娱乐。

  噪声监管迈入数字化时代

  噪声污染是现代城市病之一。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网络渠道)接到的公众投诉举报中,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生态环境污染投诉举报的59.9%,排在各种环境污染要素的第一位。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声声入耳,已经成为公众集中反映的问题。

  防治噪声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为厘清噪声问题职责边界,市城管办下发的《关于建立协同处置机制加强市区噪声管理的通知》(衢城管办通〔2019〕2号)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边界,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工业噪声的监督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交通运输噪声的查处,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建筑施工等噪声的查处,公安部门负责社会生活等噪声的查处,住建部门负责在前端对夜间需要施工的工地进行审批,并出具建筑工地“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证明”等监管职责。至此我市各部门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今年3月,我市生态环境、公安、综合行政执法等六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衢州市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对噪声问题开展为期10个月的专项治理。各相关部门立足自身职责,紧盯重点问题,开展攻坚突破。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综合行政执法、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以城市精细化管理“噪声治理”专项行动为抓手,已开展联合检查90余次。其中,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全市147处在建工地、60余处生活噪声投诉点进行了检查,发放限期整改文书3份,协助整改噪声问题23起;生态环境部门紧盯工业噪声问题,检查工业企业96家,发现问题43个,对19家企业开展现场检测,立案查处工业噪声超标企业1家;公安部门紧盯“飙车炸街”问题,与相关驾驶人、机动车修理厂、摩托车销售点签订杜绝“飙车炸街”承诺书,立案查处涉噪声污染违法6500余起。

  此外,结合噪声问题涉及部门联动多、处置实效要求高的实际,我市还积极推进噪声监管数字化,提升噪声问题监管效能。“目前,我市有2个噪声自动监测站,到今年底,常山县中心城区将新建8个噪声自动监测站,明年年底,市区建成区将建设11个噪声功能区点位自动监测站,逐步完善我市噪声监测体系。”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监测站投入使用,将实现噪声数据实时监测和采集,为后续噪声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随着《浙江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深入实施,我市将持续推进噪声治理工作,常态化落实噪声治理专项行动的各项工作举措,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查处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