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7 10:09:34
10月12日晚,受到众多歌迷期待的周杰伦上海演唱会拉开大幕,与此同时,“周杰伦演唱会‘黄牛’栽了”“周杰伦演唱会前‘黄牛’集体退票”等话题也一度冲上热搜,再次引发全社会对演出市场“黄牛”猖獗这一现象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本次周杰伦演唱会对门票采取了“强实名制”,并且主办方没有像往常一样在最后时间修改票务规则允许“转赠”,而是坚持实名制规则不变,导致大量“黄牛”不得不在开唱前退票离场。主办方的这一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广泛好评。
这不禁让笔者回想起今年6月,2023鹿鸣音乐节在衢州市体育中心开唱前发生的一起案件。当时,郑某等5名“黄牛”驾车从外省来衢,想要通过收购门票然后倒卖的方式赚一笔钱,可没想到本场音乐节太热门,几人一直没有收购到门票。心有不甘的几人随后竟通过冒充电力工作人员的方式,混进衢州市体育中心办公室盗走了201张学生专用票。所幸,衢州警方接警后强势出击,仅用7个小时就将郑某等人抓获,并追回全部被盗门票。
今年以来,随着文化旅游消费市场的强势复苏,各种线下的演唱会、音乐节、剧场演出在衢州等全国很多地方扎堆举办,极大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力提振了地方经济。
《2023年暑期档演出市场数据报告》显示,7月1日到8月31日,全国演出观众3256.1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06.70%,演出票房收入102.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2.41%。另外有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共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900余场,2023年我国演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00亿元。
消费者观演热情的持续高涨,让很多地方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火热情况,也让一些“黄牛”以及不法分子产生了借机牟利的想法,随之而来的是囤票倒票、哄抬票价、低买高卖等“黄牛”行为,以及假卖票真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盗窃门票等犯罪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正当合法权益,更影响着演出市场的良性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接下来,包括衢州在内,全国很多地方还有大量的演出活动即将举行。如何破解“黄牛”难题?上面提到的“强实名制”是很好的手段之一。
所谓“强实名制”,就是在电子票绑定身份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人脸识别”的环节,达到“人、证、脸”三合一,再配以不可转赠等措施,让“黄牛”哪怕囤了票也无法出手,彻底斩断不正当售票的链条。除了本次周杰伦演唱会,今年举办的张信哲、刘若英等多场明星演唱会也都采取了“强实名制”。
同时,执法部门的监管打击不能少。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对“黄牛”倒票等突出问题坚持“零容忍”态度,尤其是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公安部专门针对各地的营业性演出、赛事等组织开展了专项打击行动,共排查网络倒票线索1.9万条,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00余人,查获各类门票1.2万张,约谈整治一批票务平台,下架处置违规门票网店300余家,研判拦截“黄牛”账号5万余个。
除了公安机关的打击治理,相关部门也应同步跟进,研究通过深入开展查漏补缺、加强执法管控、开展普法宣传、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约束“黄牛”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障演出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
今年9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观众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从7个方面提出24条措施,全面加强规范管理。
《通知》明确提出,大型演出活动应当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并做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通知》还明确,演出举办单位要提高大型演出活动门票公开销售比例,要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告知消费者购票、入场和退票规则。
整治“黄牛”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做到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强化多方联动、建章立制、源头治理,才能真正维护演出市场的良性发展,让各地在一场场热闹的演出活动中,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