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茶叶轻装上阵有“新滋味”_衢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衢州茶叶轻装上阵有“新滋味”

2023-09-22 11:18:30

 每年中秋节前,月饼茶叶等往往是消费者选购的热门商品。过去这些产品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装被不少消费者嫌弃。不过,今年市场上这些产品的包装有了大变化。

  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于9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从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和包装成本等方面,对包括茶叶、月饼、红酒在内的31类食品,护发等16类化妆品提出明确的包装要求,不符合新国标的产品不允许生产、销售和进口。

  自4月以来,我市不断深入推进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各相关部门如何施策,目前市场主体反响如何?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五举措治过度包装顽疾

  今年4月3日,中消协、中茶协发出“茶叶适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的倡议后,记者曾在我市范围做了调查。调查显示,“包装袋+包装盒+茶叶罐+铝箔袋”的“组合式”包装占据了我市茶商店铺的显要位置,一套礼盒包装价格在15元至55元不等。

  “按照新标准,茶叶包装不能超过四层,包装成本小于等于整体售价的15%。”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队副队长余太寿介绍,市场上流行的“组合式”包装最外层的包装袋如果是不完全封闭包裹,则不列入包装层数。

  新国标还按照包装内单件物品的净含量,对包装空隙率做了详细规定。“不同茶叶净含量,包装空隙率有着不同的标准。”余太寿解释,比如茶叶包装内所有单件(具有独立包装且净含量标注明确的物品)的净含量大于30克且小于等于50克,其包装空隙率应小于等于40%;茶叶包装内所有单件的净含量大于50克,其包装空隙率应小于等于30%。

  为整治茶叶过度包装顽疾,我市不仅成立了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联合市发改委等5部门印发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专项治理行动推出了5项重点举措,形成全链条治理茶叶过度包装的工作体系,防范生产、流通及销售环节过度包装,规范和改进茶叶包装设计,有效治理茶叶过度包装,显著扭转茶叶过度包装乱象。

  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90余人,检查茶叶生产主体39家、销售主体251家、电商平台经营主体52家;纠正查处茶叶过度包装等问题50余个,出具责令整改通知书8份;签订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承诺书260份,并开展县域之间相互交叉检查。

  “我市作为浙江省重点茶乡之一,尤其是开化龙顶,被列为浙江名茶。”余太寿说,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全行业对于过度包装问题的重视程度快速提升,企业主动整改不断提速。

  茶叶“瘦身”牵动多方主体

  事实上,包装“瘦身”新国标实施的影响,早已牵动市场。

  开化商贸城(原开化龙顶市场)是开化龙顶茶叶经营主体较为集中的市场。日前,记者随专项治理行动小组走进该市场看到,商店里摆放着各类包装的茶叶,多为散装、纸质包装、铁罐包装及礼盒包装,包装层数大都在三层以内。现场,工作人员打开一款名为“开化龙顶”的茶叶产品,一个A3纸大小的礼盒内放有四罐铁罐茶,工作人员相告,这款产品符合新国标要求。“在新国标正式实施之前,我们就加大销售力度,做出适当让利。”主营开化龙顶的余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店里旧款包装的茶叶已基本处理完毕。

  据悉,开化龙顶的包装主要由开化县茶叶产业协会统一监制,对此,记者采访了开化县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茶科所所长方辉韩。“按照新国标的要求,7月份已经面向社会征集新包装的设计,目前正在开展相关工作。”方辉韩表示,新包装将于11月份推向市场。

  在江山市十罗洋茶场负责人廖松柏看来,整治过度包装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这可以让企业将注意力转回茶叶本身的品质上,形成良性竞争。“如果茶企过度追求高档包装,会大大增加成本,推动不合理涨价,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对品牌的信任度。”廖松柏说。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消费者表示,倡导简约包装的消费氛围让大家在选择商品时减轻了负担。姜先生从事销售行业,时常购买开化龙顶、江山绿牡丹等本地茶叶送客户。他说:“以前买茶叶送人,会选择比较高档的包装,价格自然贵。如今,市场上的包装都有严格的规定,我的购买成本也下降了不少。”

  不过,茶叶过度包装还存在一些监管难点,比如包装生产企业在新国标实施之前生产的部分不符合新标准的产品将何去何从?对此,余太寿表示:“在专项行动期间,我们通过柔性执法,尽可能减少行政处罚,以责令整改为主,主要是加强新国标的宣传。”对于部分不符合新标准的包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及相关部门建议企业在原有包装基础上进行修改来达到标准,从而减少浪费、避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