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自信的北上 ——音乐剧《南孔》进京的背后_衢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一次自信的北上 ——音乐剧《南孔》进京的背后

2023-09-21 12:30:03

9月19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衢州站开跑,浙江省资深媒体人、评论员舒中胜在直播间谈及衢州的南孔文化时,提到了刚刚在北京完成公演的音乐剧《南孔》。《南孔》话题再次升温。

  公元1127年,孔子第48代嫡长孙孔端友率领部分族人扈跸南渡,后赐家衢州,遂有南孔。公元1282年,孔子第53世嫡长孙孔洙婉拒元世祖忽必烈诏令,让爵于曲阜族弟而南归,从此儒学从庙堂走向民间,形成了以衢州为中心方圆约300公里半径之内儒学群贤闪耀的盛景。此次,音乐剧《南孔》北上,亮相中央歌剧院,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衢州城市品牌的一次自信展示,更是“南孔”带给衢州的又一次高光时刻。

  8月28日,《南孔》在杭州运河大剧院首演就获得业界好评。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在看完该剧联排之后表示,《南孔》构成了音乐剧的中国流派,是东南阙里吹来的“新国风”。随后在衢州的公演,更是一票难求。

  两次公演获得如潮好评,给了《南孔》北上的自信和底气。9月12日晚,《南孔》亮相中央歌剧院。两个小时的演出结束,舞台大幕徐徐落下,背景中深蓝色线装本映衬着缓缓飘落的金黄色银杏叶,封面上“南孔”二字刻在了现场数百名观众的心里。此次《南孔》北上,真的值得!

  “出乎意料的好。我印象中衢州是个浙西小城,没想到能创作出这样‘高级’的作品。”北京市民林清浅曾经到访衢州,《南孔》舞台上的一幕幕,与她记忆中的水亭门、孔氏南宗家庙重叠,真实与华彩交织,让她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衢州:一座有文化灵魂的城市,就是一座自信而有活力的城市。

  “我认为它值得被推荐给更多的中外友人,相信每个人都从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和心灵的碰撞。”来自斯里兰卡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生安喜乐,为《南孔》写下1500多字的剧评,表达《南孔》给自己带来的情感撞击和南孔文化、儒学文化在留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希望明年能去衢州,亲身感受‘现代人祭孔’,感受‘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安喜乐的共鸣,代表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回响”。

  《南孔》北上的自信,源自近些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对南孔文化传承、转化的执着追求。

  “开蒙礼就是开启智慧。”9月15日,来自柯城区尼山小学一年级的高轶涵面对媒体镜头笑着说。当天上午,2023“南孔圣地·崇贤有礼”开蒙礼举行,高轶涵和同学们一起整齐列队,面向孔子塑像和老师三鞠躬。当天,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南孔学子“三礼”仪规仪程。正如音乐剧《南孔》,南孔学子“三礼”是衢州推动南孔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衢州通过连续举办祭孔大典、编撰南孔系列丛书等一系列措施,厚植南孔文化根脉;全力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提炼发布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深入推进南孔文化体验阵地建设,使南孔文化不断融入生活、融入发展,进一步夯实了文化自信的底座。

  在北京演出后的专家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肯定了音乐剧《南孔》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文化的呈现令人惊喜,其中天下大同的思想契合了当下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时代命题,是对一座城市文化自信的最好诠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研究员仲呈祥评价《南孔》是中国式音乐剧的开先之作,契合当下国风国潮的兴起,呈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美感,既立足当下,讲好了“南孔”故事,又自信地宣传了城市,一举多得。

  “此次《南孔》北上的良好反响,给了我们更大的底气进一步讲好‘南孔’故事,深挖这一文化宝藏,创作出更多新时代具有标杆意义的作品。”衢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