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 江山跑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加速度”_衢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 江山跑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3-09-15 10:04:29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明晰学前教育的定位,有助于为基础教育奠定基石。

  这个9月,坐落在须江畔的江山市,即将迎来“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省级评估。自2020年这项工作推进以来,当地围绕“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统筹协调”的发展思路,借助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机,逐渐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新格局,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大步迈进,有条不紊跑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截至目前,江山市已引退分流低小散幼儿园20家,公办园、优质园覆盖面分别从2020年的32%、79%快速增长至80%、93%,提前2年实现学前教育相关行动计划目标任务预期值,同时培育一批市级教坛新秀、名园长、名师、学科带头人,保育力量飞速跃升。2023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保教质量提升试验区,并推荐至教育部参与评选。

  顶层设计科学严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教育,一套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2020年,江山市吹响“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号角。三年来,该市将这一创建工作作为政府“一号工程”来抓,先后深入实施学前教育第四轮行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等十大行动,通过“企建公管”“公建公管”“小区配套”等形式,采用新建一批、租用一批、引退一批的方式,加快推进公办园扩容提升,大幅度提高普及、普惠水平。近三年来,该市累计投资2.6亿元,新建公办幼儿园13所,新增学位2940个,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

  去年9月投入使用的江山经济开发区幼儿园是鲜活的案例。漫步其中,错落有致的小木屋式教学楼搭配着活力满满的室外乐园,推窗见景、移步即景,处处洋溢着现代幼儿园的盎然生机。据园长江媛介绍,幼儿园总投资近4000万元,不仅有传统的教室,还配有小厨房、阅读吧、体能教室等功能区,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需求。优美的环境,让家长王女士很是感慨:“我家小朋友之前在农村读幼儿园,面积小、设施少,时间一长,孩子兴趣怏怏,后来转到这家幼儿园,好玩的东西多了,他每天兴致勃勃去上学,放学了都不想回家。”

  与此同时,江山市有计划、有重点做好等级幼儿园的复核和新评工作。2022学年,共有20所幼儿园完成等级评估,其中4所幼儿园通过省一级园复评,16所幼儿园通过省二级园复评。目前,该市已建有8所一级幼儿园(含2所省现代化幼儿园),省二级以上所占比例达到93%。

  这期间,江山市聚力聚焦“公办示范,民办规范”这一核心理念,持续探索“公办园集团化”“民办园网格化”分类管理模式。位于江山市文教路的幼儿成长中心,由浙江天际互感器有限公司创建,今年8月由民办转为公办。对家长来说,这个转变,是极富含金量的实惠,“品质不变,服务更好,但学费却便宜了一半,给我们省了一大笔开支。”大三班家长姜先生称赞道。

  课程设计百花齐放

  打造优质的学前教育,硬件设施是基础,但课程设计等软实力更是关键。在江山,不少幼儿园立足特色、不断实践,积极探索课程高品质发展路径,勾勒出一园一品、百花齐放的画卷。

  江山经济开发区幼儿园是城南拆迁安置小区——江澜桂语的配套幼儿园,园内50%的幼儿通过“大搬快聚”等项目集聚于此。为了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今年以来,该幼儿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每月一词的形式,持续开展“以德育人,启智润心”的主题教育活动,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播撒下一颗颗美好的种子。“效果很好,孩子们学会了团结友爱、尊重大自然,懂生活、享生活、创生活。”江媛说。

  自2019年开园以来,江山市幼儿成长中心坚持“亲近自然”的教育理念。学校建有百草园,每个小朋友都有属于自己的菜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此播种、浇水、施肥,到了收获季,学校举办展销会,鼓励孩子到超市、菜场先了解菜价,再自行定价。”园长薛芬说,这种形式,互动性强,体验感棒,潜移默化间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这是我们中心的招牌活动,深受广大家长和幼儿的好评。”

  双向奔赴,衔接有度。202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有着60多年办学经验的江山市城东幼儿园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多维度教育,引导幼儿在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园长廖小英说,幼儿园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为他们安排“家务事”,鼓励孩子从身边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还与多所小学结对,带领大班幼儿到小学参观,提前感受小学氛围。“每个学期结束前,我们还会安排升班仪式,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按时长大、升班快乐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