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11:33:24
9月6月上午,浙江建投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汪志斌来到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设施2号区块,查看设施运转情况。
路里坑村位于三衢山附近,是有名的景区村。然而,此前该处终端设施的人工湿地板结严重,脏水外溢,滋生蚊蝇,臭气飘散到几十米外的农户家,引来农户投诉,也让这个“网红村”的颜值大打折扣。2022年,常山县住建局对此处终端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如今该区块绿树成荫,即便是站在区块附近,也闻不到任何异味,“网红村”颜值更高。
路里坑村的情况并不鲜见。我市多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设施运行多年后,同样出现工艺过时、管网破损等情况,污水处理效果差。常山县将农户吐槽的“臭气点”改造成了“风景点”,以实际成效探索出一条污水处理终端华丽转身的路子,值得借鉴。
融入当地景观
村民黄文君家几十米外是路里坑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设施2号区块。该区块占地约一百平方米,区块内的终端设施要为村中79户农户163人提供生活污水处理服务,设计日处理量为30吨。
该区块内种着三角梅、月季、桂花、紫薇、红叶石楠等景观树种,地上覆盖着草皮,草坪上铺着石板小路,看起来与“终端设施”给人的固有印象完全不同。只有区块旁树立的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管理公示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长廊宣传栏,以及区块内草坪上插着写有“厌氧池”“缺氧池”等专业术语的标牌,提示着过往的人们,这里设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设施。
常山县住建局公用事业和城市管理科科长戴羿俊介绍,经过前些年的宣传,农户普遍可以接受将生活污水接入管网,但对于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设施的设置,他们始终有些排斥,都希望不要设在自己家附近。如果设施建设得过于突兀,更容易招来农户的反感,“我们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周围环境,力争将终端融入到当地景观中去。”
今年刚完成改造的青石镇砚瓦山村1号区块终端设施将这种融入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该区块入口设在一座凉亭旁,背靠一处山壁,山壁上有山泉水湍湍流下,与终端出水口流出的清水一起,缓缓流向附近的沟渠。一条用青石铺成的小路穿过区块内的草坪,旁边还有几只“梅花鹿”,这儿成了村中的一道小景观。
曾是臭气散发源头
在成为景观之前,路里坑村2号区块的终端设施着实被村民嫌弃了一段时间。
戴羿俊介绍,该终端建成于2014年,当时采用的是“厌氧+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人工湿地使用两三年后会开始板结,污水处理效果大打折扣,处理过的水甚至无法达标。”戴羿俊说,加上管道老化、破损,处理生活污水的终端设施反倒成了臭气散发的源头。
作为距离路里坑村污水处理设施2号区块最近的一户农户,黄文君家首当其冲。她家开有一个小卖部,是村里的一个小集散地,每天下午,村里老人都会聚在她家闲聊。“来的人都说我家门口很臭,我找来找去,发现臭味是从污水处理终端设施那边来的。”黄文君回忆,终端设施刚造好那几年,臭味并不明显,但2021年以后,飘来的臭气让她连门窗都不敢打开,于是她多次拨打12345反映这个问题。
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污水终端设施又臭又脏”的传统观念会更加难以扭转。2021年7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方案(2021-2025年)》,力争用5年时间,初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常山县顺势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提升工作,对县域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设施进行摸排,并分批进行提升改造。
用参与打消顾虑
常山县住建局和浙江建投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多次进村入户,在管网走向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农户意愿,并邀请当地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参与图纸评审,打造出村民接受度较高的终端设施。“参与也是了解相关知识的一种方式,也可以打消他们一部分顾虑。”戴羿俊介绍,截至目前,常山县累计接收移交终端设施659座,涉及管网约869.9公里,提升改造终端设施200多座。
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设施的最终目标,是要消除对当地农户生活的影响,保障出水指标稳定,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原本的设施可能只能有效运行两三年,但我们现在使用的设施,只要运维得当,可有效运行8至10年。”浙江建投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舒静玉介绍,该公司每个月都会对各个终端设施进行4至5次的运维管理,确保设施正常有效运行。
2022年,路里坑村2号区块的终端设施得到提升改造,黄文君终于能够放心大胆地打开门窗了。“现在一点味道都闻不到了。”实打实的变化,让黄文君彻底没了抱怨,也让她家再度成为村民们聊天的好去处。这次改造,不仅更新了设施,更更新了村民对终端设施的认识,扭转了大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