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6 10:35:05
近日,记者从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城市绿道超过900公里,10条绿道获评“浙江最美绿道”。
近年来,我市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大力推进城市绿道建设。如今,我们身边的绿道就像一条条不断延伸的绿色毛细血管,串起了沿线的风景,丰富着百姓的生活,畅通城市微循环。
漫步绿道尽享慢生活
家住市区斗潭家园小区的胡女士在衢州学院上班,“步行+公交车”是她上下班的首选通勤方式。“在不下雨的工作日,我会先沿环信安湖绿道走一段路,然后坐15路公交车到单位。在上下班高峰期,这与自己开车花费的时间差不多。”胡女士说,在郁郁葱葱的绿道里步行,可以享受片刻的慢时光。
环信安湖绿道是我市第一条“浙江最美绿道”。绿道全长18.5公里,贯穿老城区与智慧新城,结合信安湖水利风景区建设,串联起衢江大桥、九华北大道、桥庵里、儿童友好公园、衢州学院等城市地标。衢州第一座跨江人行景观桥——礼贤桥的建成,完成了智慧新城与老城区绿道联网的关键一笔,许多上班族选择骑行的方式横跨“两城”。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规划设计导则,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近年来,不断连线成网的城市绿道,不仅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美化城市环境,更满足了城市绿色发展所需。
2013年,我市以慢行系统建设作为城市治堵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人文环境和区位优势,推进城市绿道网建设,构建起“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微循环系统,与主干道形成快慢相宜、刚柔并济的宜居城市交通体系,缓解了市区上下班高峰期的人流压力。
“除了缓解交通出行压力,绿道兼具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功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环信安湖绿道建设中,沿线还分布“简石儒风”“古樟浮绿”“卷雪新都”“浮石勾沉”等7个景点区域,这些景点都是通过融入南孔文化,多方面、多维度展示儒风文化。此外,绿道沿线还设置了驿站、自行车专用停泊点,分别在西安门大桥头、紫荆小区和信安阁附近,提升建设健身广场、观景平台、儿童活动设施,以及24小时开放书吧、健身房、淋浴房、驿站、公厕等功能用房,实现了亲水观景和绿道畅游的相辅相融。
绿道网络促进城乡融合
随着绿道网络的扩大,区域绿道、社区绿道成为我市绿道建设的新方向,将资源串珠成链,其延伸价值也得到进一步体现。
绿道骑行游,如今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打卡项目。作为贯穿全市的沿江美丽公路,连通沿江4个航运梯级枢纽、衢州机场和在建中的杭衢铁路衢州西站,与其他干线公路相接相通,同时贯通6个县(市、区),连通沿线20多个3A及以上景区和60多个历史文化村落。
“我经常和队友相约骑行,到不同方向的绿道看一看,一路上能够欣赏到沿途的风景,非常惬意。”市民雷小军是一名骑行爱好者,沿江美丽公路的绿道是雷小军和骑友们的常去之地。沿江美丽公路衢江至龙游段全长约30公里,车道、水道、绿道三道并存。其中,绿道部分按照“沿江布线、路堤结合、路景产镇相融”的设计思路,让道路入景区、穿田园、过古村、聚产业,刺激了乡村骑行旅游,活跃了景区及乡村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环信安湖绿道、乌溪江绿道、常山县东明湖绿道、开化县百里黄金水岸绿道、江山市环西山绿道、龙游县南海诗画休闲绿道、常山县慢城绿道、沿江美丽公路绿道(衢江至龙游段)、衢江区沿江景观带、衢州市市民公园绿道10条“浙江省最美绿道”,初步形成涵盖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网络体系,逐渐形成了水清岸绿、城景相融、田园相连的生态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今年8月,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向社会公开征求《衢州市绿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未来,衢州将以环信安湖绿道为核心,细化完善市区绿道网布局,实现市区范围内社区绿道5分钟可达、城市绿道15分钟可达、区域(省级)绿道30分钟可达的建设覆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