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 11:02:34
7月下旬,天气闷热。常山县何家乡江源村江万里广场,一个学生坐在一座房子前,专注地写着作业。房子笼罩在几棵郁郁葱葱的大樟树下,用竹子做成的外立面为它平添了几分韵味,更让它与周围的竹海融为一体。这是江源村在2020年建造的一间2A级生态景观公厕。
如今,这样的公厕在衢州各个农村都有分布。近年来,我市以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推进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指引,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全市有农村公共厕所4710座,创建省级星级公厕234座,2017年底前已实现行政村公厕全覆盖。
在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后,这些农村公厕运维情况究竟如何?入围省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十大模式的常山县农村公厕管护模式,给其他农村公厕管护带来一些借鉴。近日,记者走进常山县何家乡和辉埠镇,一探农村公厕管护实况。
整洁无异味是标配
江万里广场的这座公厕,是江源村的第二座公厕。江源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江峰介绍,江源村食用竹产业兴旺,流动人员众多,尤其是江万里广场,人气聚集,如厕需求较大。在实地考察之后,江源村建起了这座2A级公厕。
记者看到,这座公厕入口处设有无障碍通道,内设男厕位7个,女厕位3个,还设置了第三卫生间。厕所地面清洁,内外没有异味。
在辉埠镇石姆岭村的3A级公厕,记者看到公厕外用该镇特色石灰石堆砌起了围墙,洁白的墙面上挂着镇上两家企业的图文简介。在女厕里,记者看到除三个常规的成人洗手台外,还有一个儿童洗手台。洗手台旁,贴心地配置了3个电器插座。在第三卫生间里,设有婴儿安全座椅和婴儿整理台,方便带婴儿出行的人们。整个公厕同样整洁,无异味。
“干净、无异味是这些公厕的标配。”常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礼贤介绍,近年来,县乡村三级一共投入近9000万元,建设523座公厕(不含村办公楼对外开放公厕),平均每村近3座(城中村除外),完全达到了“服务人口宜按600人设置一座,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的要求。
管护费用从何而来
记者发现,这两个公厕的墙上都挂有一张公示牌,上面列着保洁人员的姓名。“我们每一座公厕都是有专人保洁的。”徐礼贤介绍,为保障农村公厕正常运转,常山县财政统一支出,按照农村公厕每座每年5000元保洁费用的标准,给予各个乡镇专项补贴,并要求各地对照《浙江省农村公厕建设改造和管理服务规范》的服务要求开展工作。
这笔费用是否可以完全覆盖公厕的管护成本?辉埠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揭慧丰给记者算了笔账:辉埠镇共有30余座A级公厕,按1个公厕雇佣一个保洁人员算,一年的费用在5千元至8千元之间,加上水、电、纸巾、维修等其他费用,一年的管护成本在25万元左右,在专项补贴之外还有10万元左右的缺口。
在常规的管护之外,公厕的改造升级也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
“随着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大家对农村公厕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原本的1A级、2A级公厕需要升级成为更高等级的公厕,这也就意味着更高的管护成本。”徐礼贤说,这些成本是无法靠财政的专项补贴全部覆盖的。
多途径“养”厕
专项补贴之外的缺口,需要各个乡镇想办法解决。这些费用从何而来,是每个乡镇都面临的难题。为此,常山县各个乡镇边实践边摸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多途径“养”厕。
辉埠镇是工业强镇,镇内有180多家工业企业,从事制冷、纺织、轴承等行业。揭慧丰介绍,“厕所革命”开展以后,农村公厕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脏乱臭”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了当地的一道特殊“景观”,人流量不少,“本身我们每年都要帮企业做一些宣传,就想到了是不是能把广告投放到公厕里。”
2018年,在全面摸排之后,由辉埠镇政府牵头,15家有推广需求的企业在镇内10座具有投放条件的公厕内投放广告。“一年可以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正好可以覆盖剩余部分的支出。”揭慧丰介绍。
以企“养”厕之外,何家乡江源村尝试以商“养”厕。江万里广场位于95联盟大道何家段路边,是网红打卡点。江源村在此开设了夜市,一年能获得一万多元的收益。“这笔钱我们正好用于雇佣保洁人员,负责整个广场、公厕及旁边篮球场的清洁。”江峰说。
在这两个乡镇之外,新昌乡产业兴旺,各个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中公厕养护费用也因此有了着落。“农村公厕是否能够长期高标准运行下去,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徐礼贤说,常山县农业农村局也在多途径支持各乡镇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下一步还将改变之前“均摊式”的补贴方式,加强对农村公厕的考核,以奖代补,激励各地继续创新管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