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老宅激活乡村记忆 ——“老屋重生记”系列报道之十七_衢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明清老宅激活乡村记忆 ——“老屋重生记”系列报道之十七

2022-11-19 12:06:04

 近日,记者走进常山县辉埠镇大埂村吴氏宗祠看到,古宅天井旁搭建了一排排脚手架,往昔的芳华依稀可辨。地上堆放着各种大型木料及用材,几位木工师傅正在切割、抛光,一位雕刻师拿着画笔正专心致志地在一块木料上描线、画框。

  据史料记载,吴氏宗祠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两百多年,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宗祠进门见戏台,左右大走廊,中天井,天井前有四根圆石柱擎起的近百平方米的倒挂莲花宝座。石柱上的牛腿精雕细刻着寿星赐福、童子拜观音和南极仙翁等图案。宗祠一直以来是村里举办村内事务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当地有着“宋畈的谷,大埂的屋”传说,意思是说,大埂村的古建筑不仅数量多,面积也大,目前保留完好的有二十多幢。

  据68岁的村原会计江玉瑞回忆,1949年后,祠堂内办过大埂完全小学,最多的时候有师生350多人。1992年起,祠堂内办过钢窗厂,还租给过村民种植金针菇,养鸡鸭等。2013年,村集体出资1万多元对祠堂进行基础性修缮。

  大埂村区域总面积12.7平方公里,有11个自然村,880户,总人口3008人。上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在溪头寺自然村一带,发现了大批的石锛、石镞、石网坠等石器,以及镌刻有多种纹饰的陶器。文物专家考察后发现,这是迄今为止常山境内发现年代最古老的人类居住地。

  2012年以来,浙江省档案部门积极探索乡村记忆的实践模式,将乡村记忆基地建设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当年年底,常山县档案局与大埂村就推进乡村记忆基地建设结对帮扶,在原村委会二楼建起“乡村记忆室”,展厅里展出的箩筐、石秤砣、畚斗、煨坛、祭盒、秧篓、煤油灯、制瓦筒、喂鸡盒、制草鞋工具、玉米刨……百余件保存完好的生产生活用具,令人惊奇。大埂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志兵说,这些用具均是村民家里用过保存下来并自愿捐赠的,村里安排专人负责日常保管。

  2018年,常山县借开展“一户多宅”集中整治契机,对大埂村有乡愁记忆和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进行摸底并提出修缮保护意见。当年4月,村集体自筹资金,邀请几名技术精湛的木工师傅对这幢古宅进行修复。2020年12月,大埂村成功入选全省第九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今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大埂村获得了1700多万元的古村落修复资金,其中包含总投资340多万元的祠堂修缮资金,300多万元的村口景观及庭院改造工程,以及村内道路白改黑、历史文化古村落基本公建污水设施项目等。整体项目今年6月动工,建成后将引进知名围棋研学机构,目前正与相关机构对接洽谈。村里还将把“乡村记忆室”展厅移到老宅内,新增玻璃展示台,增加陈列品类。“老宅不仅见证了大埂村先祖家族的辉煌,也承载着后人的美好回忆。”吴志兵说,把“乡村记忆室”整体迁移到宗祠内,不仅给村民提供一处追忆往昔的地方,还可以让在外创业的年轻人睹物思乡,记住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