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撬动绿色发展_衢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开化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撬动绿色发展

2023-06-18 12:10:31

 “这里是马金溪流经开化的最后一站,下游是常山县文图村。能不能让河水干干净净流出开化,关乎开化能否得到每年800万元的生态补偿款。”6月15日一早,开化县马金溪下界首段村级河长应正培沿着河道巡查。

  上游护清水,下游给补偿。2021年,开化县和常山县签订第二轮《钱塘江(上游)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根据约定,2021年-2023年,开化县和常山县每年各出资800万元,以开化县和常山县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文图水质自动监测站作为考核监测断面,上游开化县承担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责任,同时享有水质改善、水量保障带来的权益,下游常山县对开化县为改善水生态环境付出的努力作出补偿,同时享有上游水质恶化、过度用水的受偿权利。

  “自2018年两地签订第一轮补偿协议以来,目前开化共收到常山兑现的生态补偿资金3200万元。”开化县财政局经济建设科科长占国洪相告,这笔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建设。

  生态保护补偿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化地处钱塘江源头,森林资源覆盖率高达80.9%,出境水常年保持在Ⅰ、Ⅱ类标准。如何在保护好绿水青山中谋求长远利益和永续发展?近年来,开化以制度重塑为突破口,实施上下游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地役权改革、森林碳汇质押贷款等一系列生态补偿机制,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自5月初试运营以来,日均入住率在70%左右,进一步扩大了村里中高端民宿的接待能力。”在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未来乡村霞洲河畔乡宿,村党支部书记叶志廷看着日益火爆的民宿开心不已。

  近年来,下淤未来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对村庄环境、服务设施等有了更高要求。面对这样的需要,开化农商银行创新生态价值质押模式,经专业机构对生态系统的全面核算,明确下淤975亩山林价值约为0.2亿元,折算成贷款额度为150万元。“我们用这笔钱,启动了中高档民宿的改造工作,缓解了村里的资金压力。”叶志廷介绍,霞洲河畔乡宿运营后,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将绿水青山以森林碳汇质押的方式“明码标价”,拓宽“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转化通道,使每一亩地、每一片森林都可以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资产。这是开化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创新实践。“未来,山水林田等生态资源都可以打上价格标签,将生态转化为发展红利。”开化县发改局党委书记、局长詹里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