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7 12:23:32
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调查研究”之前冠上“大兴”二字,足以体现中央对调查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笔者认为,要练好调研基本功,做好调研成果转化,切实解决“痼疾症结”,助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关键要深刻把握调查研究内含的三重逻辑: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深刻把握大兴调查研究的政治逻辑——调查研究务必坚持政治引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坚持人民至上、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为新时代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具体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调查研究首先要坚持政治引领,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确保正确的调研方向。调研工作要善于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工作,瞄准组织工作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课题,以政治引领围绕改革等领域,精准选定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契合的研究课题,做到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既体现上级要求又彰显地方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先后8次来衢调研,寄予衢州“桥头堡”“中心城”“增长点”等殷殷嘱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委改革办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坚持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与衢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努力使调研成果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一是紧扣重点工作抓调研,形成一批文件成果。先后起草形成《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全省建设“重要窗口”主动担当奋发有为的决议》《关于深入践行习近平同志重要嘱托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决定》《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中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二是围绕数字化改革,通过双周调研,研判优势短板,提出对策建议,督促激励市县一体投身数字变革,为数字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深刻把握大兴调查研究的理论逻辑——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尤其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机会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摸清实际情况,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提出新课题新研究,真正做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时代风起云涌,衢州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奋力破局,追赶跨越,唯有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市委改革办聚焦主责主业,力争在千头万绪的矛盾中抓住根本,在变幻莫测的形势中把握方向。一是聚焦抢占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发展风口,研究主流动力电池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系统分析我市打造“千亿级”动力电池材料基地面临的挑战,提出我市动力电池技术路径与产业发展的思路举措及建议,形成衢州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二是深化开发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研究,紧扣“建设高能级大平台”“强化智慧新城产业功能”等目标,对绍兴滨海新区管理体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相关改革建议及方案。
深刻把握大兴调查研究的实践逻辑——调查研究要走好群众路线
调查研究的一计一策都来源于躬身实践,一言一行来源于亲知真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调查研究不是凭经验研究,也不是拍脑袋决策,领导干部更不能坐在办公室搞调研。唯物史观认为:群众的实践是最生动最丰富的实践,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只有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研究透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才能最大限度汲取群众智慧,使调查研究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同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基层群众社会实践既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对象,又是我们获取正确认识的不竭源泉。市委改革办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所求,以调研开路,以实干破题。一是聚焦基层智治,深化理论研究。通过与浙大合作开展基层智治指数、县区基层智治系统建设改革阶段性评估等课题研究,合作编著基层治理理论著作《新时代衢州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衢州基层改革经验。二是聚焦共同富裕,推进理论创新。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在掌握大量调研实情基础上,融合民情民意,开展《推动低收入群体持续增收筑牢共同富裕民生“底板”的实践探索》课题研究,制定了《关于推动共同富裕理论创新的实施方案》。三是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推广共富典型案例。组织全市开展山区共富实践探索,涌现一批典型的共富案例。全市8个案例入选省第一批和第二批最佳实践名单,入选率排名全省第一。如开化县何田乡建设清水鱼智富平台,对清水鱼产业进行提档升级和品牌化打造,大幅提升养殖存活率,目前已辐射水域面积8万平方米、清水鱼80万斤,带动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