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5 14:35:45
“告别文化沙漠简单,打造文艺热土艰巨。”6月13日,在《打造“四省边际演艺中心城市”之问(上)》 发出之后,评论区有网友这样留言。
在通往“演艺之城”的路上,营造艺术氛围和培育消费习惯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厚植文化土壤,包括加强文化教育、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加强文化品牌建设等,与一些先进地区相比,衢州的基础还较为薄弱,还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
“走出去才知道我们与别人的差距,衢州才刚刚起步,人家已经在全力冲刺了。”6月11日,刚刚从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回来的衢州市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跟山东青岛、江苏常州比一比,衢州的文化支柱产业太少,综合实力差距明显。在本次大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在分会场举办了“2023年中国区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并首次重磅发布“2023年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衢州仅有衢江区上榜,位列第五十一位。
一座“演艺之城”需要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艺术活动。这包括艺术机构、剧院、音乐厅、美术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演艺团体、艺术家和文化从业者的聚集。这样的文化和艺术生态系统需要时间来发展、成熟。
5月,戴莉在苏州参加2023中国(苏州)演出交易会,近千家剧场剧院、演出团体、经纪机构、新型演艺空间,以及演出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代表参会,各路大咖前来站台造势,之前武汉、长沙都承办过,她希望以后衢州也能有机会承接类似的活动,跻身业界圈子,获得更多资源。
“但不是现在,现在最主要的是要给当地艺术团体一定的创作空间,自己有了东西才能借力,如果两手空空去做这么大的活动,也是浪费,就算有资源也接不住。”戴莉认为这个培育期大概需要五六年。
2023年是文旅行业备受瞩目的一年,沉寂3年之后,演出市场爆发出强劲的反弹势头。年初,北京市首次将“着力打造‘演艺之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首都文化事业,着力打造“演艺之都”,推进“大戏看北京”,精心组织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办好惠民文化消费季。
衢州文旅也紧紧抓住这一风口,打出一套引流、引爆的组合拳,一场薛之谦演唱会,吸引10万多歌迷和游客,带来1.24亿元旅游收入,拉动6.9亿元消费,一季度全市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9.3%。
但业内人士指出“不要让薛之谦蒙住了双眼”,薛之谦演唱会的火爆有其特殊的背景,作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之后我省的首场演唱会,衢州抢到了“头口水”,粉丝高涨的热情同样暴露了衢州在酒店、商场、交通等配套服务方面的短板。
“我个人感觉衢州现在还是缺乏一个主推的爆点,美食不能算爆点,只能算个小网红吧,想靠美食撑起一个城市的品牌,形成记忆点不太可能。”顾晗说,另外衢州还存在演出资源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今年以来随着文旅复苏潮,各地都在开演唱会、音乐节,演艺资源竞争激励,具体表现在一线明星资源、演唱会“首秀场”的争夺,比如同一个明星的演唱会第一场总是最受追捧、票房最好,之后就会依次递减,到尾盘可能就卖不动票了,这时候再引进来就可能亏本,而且对于逐利的演艺机构来说,对于不赚钱的城市,他们也不会投放最好的资源,最终会导致恶性循环。
“现在‘淄博烧烤’虽然热度下降,但是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城市软实力:热情好客、管理到位、服务贴心……也值得衢州学习。”市文旅局艺术处处长王露茜说。
从硬件到软件,从理想到现实……在探讨衢州打造“四省边际演艺中心城市”可能性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市民对于自己城市的热爱,对于高质量文化消费内容的渴求,感受到从业人员对于文化事业的坚持和探索期的种种努力,这是一种双向奔赴。
在如今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越来越重要。通过打造“演艺之城”,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通过本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将城市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融入到文化产品和服务中,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打造更具文化魅力和号召力的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