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8 12:57:19
村(社)名片
常山县金川街道新建村是一个移民村,现有村民357户、1066人,耕地面积530亩,山林面积838亩。
6月1日,位于常山县金川街道新建村的欣欣服装厂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操作机器,赶制一批订单服装。作为当地的共富工坊,该企业也是新建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选择之一。一条贯穿该村的道路两边,有许多由村民承租的商铺,商业氛围浓厚。
“我们村是上世纪60年代为配合新安江水库建设,从淳安蜀阜村移民过来的。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但在政府的帮助下,村民们很快就安定下来。”该村党支部书记徐新华告诉记者。
新世纪之初,常山县工业园区在新建村附近开工建设。抓住机遇,依托紧邻园区的区位优势,引导村民增收致富,发展村集体经济,成为村两委关注的重点。
2019年,为带动园区周边村庄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决定成立常山县金川街道金惠标准厂房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惠公司”),通过吸引村集体投资入股,购买土地和厂房出租后进行分红的方式,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得知消息后,村里立即开会并统一思想,决定用村集体出资加贷款的方式向金惠公司入股580万元。这几年,这笔投资已有了不错的回报。”徐新华说。
尝到甜头的新建村,此后继续瞄准项目投资领域。2021年,在政府扶持下,该村筹措资金先后参与投资常山县工业园区的店面房项目和慈溪-常山山海协作“产业飞地”项目。
“今年,我们村还计划完成420余亩土地流转至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平整后出租给种植大户,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益。另外,村里投资参与了园区配套冷库建设项目,估计效益也不错。”徐新华说。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新建村开始以高标准改善人居环境,建起了党建公园、篮球场、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和乡村民俗文化陈列馆。
乡村民俗文化陈列馆里有一个巨大龙头。“这是‘蜀阜皇龙’,起源于明朝年间。”徐新华说,设计这个龙头,一方面是祈愿风调雨顺、物阜民丰,另一方面是寄托乡愁,希望村民们牢记移民精神,努力建设新家园。
村(社)名片
龙游县东华街道新建村,因新安江移民来此建立新村而得名。该村现有村民88户、189人,耕地面积84亩,山林面积304亩。
龙游县东华街道新建村是个小村庄。5月31日,记者前往该村采访。在村干部带领下,记者只用几分钟时间,就从新建村村民聚居区域的西北角走到了东南角,而且村里白天几乎看不到人。
“我们村是上世纪70年代,为配合新安江水库建设,从淳安那边移民过来的。”该村村委洪永钱介绍,村民们凭着脚踏实地、勤劳肯干的劲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新家园。只是因为人口实在太少,受制于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该村的发展难度一直很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近乎于无。
转机出现在龙游县建设城南工业园区(现为龙游经济开发区)之后。“这是一个让村民富裕起来的契机。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我们村紧挨着园区,村民们可以直接在家门口就业。”洪永钱说。
近年来,在政府和企业的对接帮扶下,很多原本在外地打工的新建村村民进入园区企业上班,留守村里的人也通过在家搞养殖、承接来料加工等方式增收致富。
“现在大家白天要么在企业里上班,要么在家做来料加工,都在努力赚钱,我们村至今连一台麻将机都没有。你只有晚上来,才能看到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跳广场舞。”村民郑大姐笑着告诉记者。
如今的新建村,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曾经的老旧房屋被一幢幢小洋楼替代。村集体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健身广场、篮球场等,规划了健身路径,添置了乒乓球桌等一批文体活动设施,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村民们很团结,我们村已经多年无案件、无上访,是有名的民主法治村。”洪永钱说,接下来村里还要实施主干道“白改黑”等一批民生项目,精致的新建村将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记者手记
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是两个新建村从移民村变为幸福和谐美丽乡村的共同特质。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尽管两个新建村在用足用好优势资源的成效方面有一定差异,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根据实际情况调动追求富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两个村发展的经验所在。通过引导村民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努力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和反哺惠民等举措,增强了“移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是移民搬迁工作中面临的三大课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千万工程”的进程中,两个新建村的发展历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