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1 11:01:29
“这是我刚捞出来的20多公斤活虾,看上去红褐色外壳的虾每公斤有27只左右,基本上是可售卖的成熟虾,但是多数还是个头偏小的青虾壳,还需要再养养。”4月10日,在江山市大桥镇陈家村江山市秉峰家庭农场稻虾轮作基地,有着7年养虾经验的基地负责人吴琴生说,再过一个多月,将迎来小龙虾开捕旺季。2月中旬以来,他往这片占地160多亩的池塘里投放了2500多公斤虾苗,比去年多投了将近1000公斤,今年有望实现好收成。这几天,他每天定时定点用捞网试捞虾,仔细查看虾体色是否是健康的肉色,掂量个头是否足称,严格把关首批稻田虾上市。
“上半年忙着养小龙虾,到了6月份,便开始种水稻了。”吴琴生介绍,2020年以来,他先后承包了陈家村、仕阳尾村的240多亩田,通过每亩投资2000余元进行田块改造,才使得能以稻虾轮作的新模式种养,每年经济效益翻番。“小龙虾平均亩产75公斤,单季稻平均亩产350公斤,按照每公斤稻谷4元、虾32元的价格进行估算,平均每亩地产生利润2200多元,相比种植单季稻的产出效益,亩均增收1200元,全年增收超过28万元。”吴琴生仔细算起了一笔账,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里每亩地年租金只需600元,与老家相比,只有一半的价格,每年省下了10多万租金。”吴琴生是台州市温岭人,他很感谢江山市、镇、村给予的帮助。2020年,吴琴生拿到了20万元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补助款;今年2月,镇里出资在他的基地里铺设了4条彩色游步道,“有了游步道,以后来体验钓小龙虾的游客就‘脚下无忧了’。”
据了解,2019年以来,大桥镇始终坚持党建统领,立足农业特色优势,制定《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大力推行生态互补、稳粮增收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现已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双突破。
2020年,大桥镇镇政府积极对接江山市补助资金政策,为14家稻渔综合种养主体发放田间工程建设补助款共49万多元。此外,镇里还成立了稻渔综合种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指导并协助主体生产。截至目前,全镇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5024亩,其中百亩稻虾基地1个,稻鱼基地6个。
“迄今为止,镇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田秀才’培训110余次,产业发展服务队为种养主体在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解决了实际问题600多个,节约了主体经营成本40多万元,并为他们提供了专业化跟踪服务700余次。”大桥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相告,近年来,村镇级一手抓稳粮增产,一手积极探索“稻虾”“稻鱼”“稻鳅”等综合种养模式,“稻花鱼”“稻花米”等品牌也随之应运而生。
“稻花鱼”“稻花米”这两个品牌来自江山市项霞家庭农场。记者走进稻鱼养殖基地看到,田块中间的鱼沟采用“十”字、“田”字结构,宽度与深度几乎都为0.8米。“这种设计很方便一次性储满水,鱼也有了充足的水体溶解氧,同时还很方便鱼儿灵活进出稻田间。”基地负责人肖远亲介绍,2019年,她得益于镇里组织的一次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外出考察的机会,才让她在“稻鱼共生”中闯出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稻鱼共生’模式,一水两用,稳粮增收,稻鱼双收。”肖远亲介绍,将水产养鱼和种植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水、稻谷、鱼三者间互相依赖、互利共生,由于水稻生长季不施肥,产出的是绿色生态米,深受消费者青睐,每公斤零售价提升到了10元。2019、2020年,镇里连续两年举办了稻鱼丰收节,打响了“稻花米”“稻花鱼”品牌的知晓度和认可度,还打开了江西、福建等外地客源的销路。现如今,“稻鱼共生”模式每亩增收2000余元,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