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开化纸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手工纸_衢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让开化纸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手工纸

2023-03-29 14:54:51

 人物简介:

  黄宏健,1973年9月出生,开化县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主任,民建开化县支部会员,开化纸技艺传承人,曾获得2020年度浙江省“百名科技追梦人”、衢州市统一战线领域“杰出工匠(大师)”等称号。

  温润洁白、薄如蝉翼、轻薄柔韧的开化纸,为中国手工纸之极品,是明清时期最名贵的典籍用纸,为《四库全书》《康熙字典》等书籍所用。然而,在时代的洪流中,开化纸生产技艺近乎失传。十多年前,开化人黄宏健一头扎进了“复活”开化纸的研发中……

  开化县华埠镇朝阳村一处白墙青瓦的幽静小院,是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3月25日,记者来到小院时看到,黄宏健正拿着刚造出来的纸样,反复研究其中的纤维构成、纸张性能。他随手揉搓了一张纸,展开后,纸的质感如同丝绸般光洁顺滑,黄宏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曾入选浙江省“百名科技追梦人”的黄宏健,把自己定义为“科技工作者”。而在十多年前,他还完全是个“门外汉”。

  2010年以前,黄宏健和妻子在开化经营着一家小饭店。偶然一次听到顾客谈话,才了解到开化纸的辉煌历史。“复活”开化纸的想法,开始在黄宏健心里萌生。他和妻子用饭店里的高压锅、脸盆等工具来试验造纸,做出来的纸张非常粗糙。

  由于开化纸的制作技艺没有文献记载,仅靠历代造纸人口口相传,为此,黄宏健把饭店交给老婆打理,自己则驾车拜访了方圆两百公里内所有的造纸手艺人。同时,他一遍遍上山寻找造纸原料,并翻看了植物学、造纸原理、地方县志、造纸脉络等方面的书籍。“只要用心,啥都能看懂!”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黄宏健,用狂热、偏执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

  “造纸容易,造好纸难。”经历了一遍又一遍失败,黄宏健感慨道。2012年年底,黄宏健干脆把饭店关了,和老婆搬到了山里,方便寻找造纸原料。可是,由于缺乏经验,黄宏健花光了多年积攒起来的几十万元钱,造出的纸却依旧不理想。他跑到浙江图书馆找到古籍仔细比对,发现“此纸非彼纸”。

  黄宏健也曾想过放弃,但骨子里有文化情怀的他,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坚持了下来。为了能与更多专业人士沟通,他还攻读了两年半的专科,提升文化素养。

  在一次寻访中,黄宏健偶然发现了一种叫荛花的植物,用它制成的纸能防虫蛀,千年不坏。他从老一辈人口中了解到,荛花最早是用来造银票的。通过大量查阅史书及中草药词典,并经过多次试验,黄宏健终于确认了,荛花正是制作开化纸的主要原料。

  2017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牵线搭桥下,黄宏健夫妇看到了曙光。当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的院士工作站落户开化。有了院士团队的支撑,黄宏健的研发很快有了起色。

  他每隔两个月就要带上自己最新研发出的纸样,跑到复旦大学请专家们分析、检测。同时,不断进行漂白和打浆工艺的改良,让造出的纸高度接近开化纸。在开发出典籍印刷用纸后,他不断试验和创新,又相继开发出古籍修复用纸、书画用纸、版画用纸等,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个修复用纸是用100%荛花制成的,重量仅为1.6克每平方米。”黄宏健向记者展示了他在2018年成功研制出的一种超薄修复用纸,它代表着古籍修复用纸的前沿水平。今年,黄宏健又开始与华南理工大学的院士团队合作,试图进一步打开市场。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黄宏健还参与了文创产品《红色轨迹》的制作。南湖红船、中共一大会址等精美的版画被印在了黄宏健制作出来的开化纸上,画面精美、纹路清晰,成了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最好的礼物。

  守正、创新,一直是黄宏健坚持的原则。“一张纸好不好,一要看纸的寿命,二要看使用效果。”黄宏健说,去年年底,他种植了500亩荛花,并贷款300万元研发了自动仿生抄造设备,在保留手工纸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产工艺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黄宏健希望通过文化产业与科技的高度结合,让开化纸走向世界舞台,成为最好的手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