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0 13:45:47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
二十年,执着坚守,衢州巧用“小财政”办好“大民生”,一幅美好生活“新画卷”正渐次铺开。
数据最有说服力。2000年,衢州城镇化率为29.57%,2021年,衢州城镇化率提升至58.1%;200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728元,2022年增长至2927元;过去10年,财政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始终位居全省前三……
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报表、一项项暖人心的惠民工程,让衢州这座城市更有“温度”,也为四省边际公共服务桥头堡增添了成色。
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
出行不便、资源短缺,同时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叠加,衢州部分山区的人居环境陷入困局。
改变,始于2004年。衢州以“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为目标,开始有序引导山区农民搬迁至中心村镇和城区,以破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尴尬。
抓住时代风口,“大搬快聚、大整大美、共享共富”,成为当下衢州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催化剂。
在江山,位于城南、贺村、峡口、莲华山工业园区的安置小区正在火热建设中。去年9月,江山在原有异地搬迁的基础上,启动“大搬快聚 兴城共富”农民集聚安居工程建设,依托产业平台、工业园区、中心镇布局,优化异地搬迁安置小区规划选址,让农民在城镇不仅安了家,还能逐步致富。
江山的异地搬迁是衢州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截至目前,全市已先后拟定701个整村搬迁自然村名单,共涉及78个乡镇(街道)54103人。
人口集聚是衢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加快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题中之义。
始终把“以人为核心”的原则贯穿于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衢州做精人口集聚文章。经过布局与规划,明确8个万人集聚区和36个百亩搬迁共富安置点,形成“8+36”布局点位图。目前,24个集聚点已启动建设,大批农民搬出山区,实现就业。2022年,衢州新增就业人数3.0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3%。
在此基础上,未来五年,衢州将力争实现700个以上自然村整村搬迁,以更大力度促进人口集聚,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质量,开启新时代“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新篇章。
共富基本单元建设走在前列
城市有“未来社区”,农村有“未来乡村”,是衢州着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真实写照。
“两荤两素,14元。”依托未来社区建设,柯城区白云未来社区春江月小区打造共享食堂,引入智慧助餐系统,社区老人“刷脸”即可就餐。
未来社区建设成为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重要载体。2019年,在“一统三化九场景”标准体系下,衢州部署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加快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共享食堂、养老中心、健康小屋、儿童之家、市民驿站等建设,衢州成为全省首个提出中心城市建成区未来社区全域覆盖的设区市。
如今,衢州正以每年创建12个城市未来社区,各县(市、区)每年至少建成1个城市风貌样板区和1个县域风貌样板区的速度,让更多居民住进“未来家”。
在加快建设城市未来社区的同时,衢州也把目光投向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另一重要板块——乡村。
溪水潺潺、绿树掩映,农家别院错落有致……在常山县芳村镇,未来乡村已揭开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