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兜牢兜好民生底线 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_宁波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解决好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兜牢兜好民生底线 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2023-01-03 12:00:41

社会救助标准同城同标、创新“物质+服务”社会救助形式、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一项项暖心的政策,一个个给力的举措,犹如冬日暖阳照亮了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他们托起了“稳稳的幸福”。自“五问五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民政局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兜牢兜好民生底线。

    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共有各类救助对象23.23万人,累计支出资金14.3亿元。

    统一市域救助标准

    市域范围内社会救助标准的地域差异,是困扰我市多年的难题。特困供养标准,更是10个区(县、市)有10个标准。地区差异从150元至600元不等,困难群众期盼标准统一的愿望十分强烈。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市民政局主动对接改革办、财政局等部门,历史性地就高实现全市的低保标准、特困供养标准、机构孤儿、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元旦春节慰问金等5项标准“同城同标”,并实行动态调标。

    调标以来,我市低保月标准为1181元,特困人员、机构孤儿、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月标准分别为2008元、3024元、2419元,均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

    “物质+服务”实现救助个性化

    海曙樟村77岁的崔老伯,平常一个人生活。因为家里没有独立卫生间,洗个痛快的热水澡成了崔老伯的心病。

    如何破解困难群众的个性化需求难题?市民政局大胆创新救助形式,以海曙区为试点,在创出全国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物质+服务”长效帮扶模式。横向联动社会救助职能部门和服务类社会力量,纵向覆盖“县、镇、村”三级,建立起“1窗+X功能区”助联体,既向困难群众提供咨询服务、救助帮扶,还帮助链接资源,解决个性化需求问题。从代办跑腿到居家环境改造,从家政服务到提供心理慰藉服务……一桩桩,一件件,困难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上。社工帮助崔老伯申请了“暖巢更新”家居环境改造项目,修缮了卫生设施,改善了居住条件。崔老伯不禁感叹,“终于能洗上热水澡,交关赞!”

    目前,市民政局通过数字化手段,已有效贯通了困难群众“需求清单”和政府、社会的“服务清单”,链接了53家社会力量,上线了助残助老、关爱儿童等135个服务项目,极大地满足了困难群众的个性化救助需求。其中,仅住房改善“暖巢更新”行动,就惠及困难群众221户。

    

    大救助体系结束民政单打独斗局面

    奉化锦屏的小胡幼时因病致残。去年8月,小胡年满18周岁,因为超龄不能再享受困境儿童待遇。没有劳动能力的小胡既想申请低保,又想申请住房补助,还想申请其他补助,需要跑好几个部门。正当小胡为此烦心时,救助代办员上门告诉他可以通过“浙里办”点击“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所有救助申请能一次性解决。

    为彻底解决原先社会救助由民政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市民政局在全省率先出台举措,做好统筹、协同、联动文章,建成了以大救助信息系统为支撑,以低保、特困、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等8项基本救助为重点,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1+8+X”大救助体系,实现群众“一键申请”、部门“多跨协同”、多方“精准帮扶”。截至去年11月底,已为20余万各类困难对象提供了便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