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8 10:19:41
清明时节,北仑区蔚斗小学格外安静。走进校园大门,最显眼的位置,一棵郁郁葱葱的沙朴树在微风中簌簌作响。这是一棵“英雄树”,校友林勃的故事在此代代相传。
近日,CCTV-4《国家记忆》栏目播出了“绝笔(信仰篇)”主题节目,其中在“我时刻惦念着你”章节中,讲述了宁波北仑籍革命烈士林勃的事迹,许多镜头就取自蔚斗小学。
从一封信到一棵树
林勃,原名林圣楣,1918年出生于现在的北仑区戚家山街道的一个贫苦家庭,是北仑区蔚斗小学校友。林勃父亲早亡,和母亲相依为命。抗日战争开始后,他毅然离家,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林勃被党组织派往镇海澥浦开办识字班。在这里,他结识了年轻的女战士余也萍。两人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信仰,逐渐发展为恋人。
1941年4月,镇海被日军侵占。面对侵略者烧杀抢掠的暴行,浙东人民奋起反抗。6月,林勃到镇海江南独立中队担任政治指导员,主要任务是向当地老百姓宣传抗战思想。江南独立中队的抗日行动,成了国民党顽固派和侵华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当时,林勃和余也萍既是恋人,也是战友,已经有几个月没有见面了。于是,林勃给余也萍写下了一封信:
“萍:不知是什么的牵连,在这样的工作繁冗中,我还时刻惦念着你……旁的留到碰面时再谈吧!”
虽然信里是满满的牵挂与想念,但当国家遇到危难时,他们只能放下个人的情感,全力以赴投入革命事业。1941年10月29日凌晨,独立中队在青峙村遭到国民党顽军的偷袭。林勃和战友为了掩护部队撤退,弹尽被捕。国民党顽军把他绑在青峙村大庙前的一棵沙朴树上进行审讯。这时,盘踞在镇海城里的日军闻讯赶来,国民党顽军仓皇逃走,将林勃等人留在了原地。面对日军,林勃威武不屈,最终被日军连刺17刀,壮烈牺牲,时年23岁。
余也萍听到枪声以后,赶到独立中队的基地,队员陆续回来,但是没有看到林勃。等她回到自己宿舍的时候,她看到了林勃的这封信。
当余也萍看到最后那一句“旁的留到碰面时再谈吧”,她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眼泪夺眶而出。这辈子两个人已经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第二天清晨,余也萍冒着危险赶到了青峙村,在战友的帮助下,最终在一座长满荆棘的荒山上,找到了林勃烈士的遗体。悲痛的余也萍将林勃遇害时穿着的毛背心带了回来。仔细清洗干净后,她在17个刀口处补上了17朵小红花。
绵绵针线里,是她对恋人深切的思念。
从一棵树到一堂课
“青山有幸埋忠骨。”林勃牺牲的地方,是在当时七星延陵学校(蔚斗小学下属学校)校园的沙朴树下,而这棵沙朴树也成了“英雄树”。
20世纪70年代,沙朴树的守护者——时任青峙小学(七星延陵学校)校长的吴月燕整理了林勃烈士的事迹,向师生和前去瞻仰的群众讲述。为了让更多的师生知道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她请人刻写、油印自己的讲稿,发给每一名教师,让每一名教师都了解林勃事迹、宣讲林勃事迹,让每一名教师都来做“沙朴树的守护者”。她让林勃烈士的故事越过了青峙岭、飞过了小浃江,传向了四面八方。
绿水青山长留林勃豪气,洁白花圈堪慰烈士英灵。2010年8月,七星延陵学校撤并至蔚斗小学。为了让一代又一代的蔚斗师生铭记先烈遗志,学校在校园里栽种下了一棵英雄树——沙朴树,并将英雄的故事编入了学校校本课程《浃水泱泱》。
每年的清明节,蔚斗小学师生都会祭扫林勃烈士墓,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文化。红色基因在蔚斗小学扎根延续。
“沙朴树与我们蔚斗少年的品质,有很多一致性:阳光、勤奋、朴实、坚韧……”蔚斗小学的党支部书记、校长李玉萍记不清自己已经多少次向学生讲述沙朴树的故事了。每一次,孩子们都听得格外认真。她说,让孩子们缅怀英雄、牢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像校园里的沙朴树一样,带着红色基因成长。
从一堂课到红色传承
北仑区蔚斗小学创办于1927年,旧址位于戚家山街道直街45号,是一所将红色基因镌刻在校园文化中的学校,创校的初衷就是为了“教育救国”。1938年,中共镇海县工委在蔚斗小学成立。战争年代,蔚斗小学培养了大批革命志士,后又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党政军领导和科技人才,素有“红色堡垒”之誉。
北仑的小浃江流域文化、戚家山的风土人情、戚家军抗倭故事、蔚斗英烈……蔚斗小学将众多红色教育资源进行了整理,先后开发了《热血忠魂》《鹰山诗情》《浃水泱泱》《蔚斗小学校史》等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展“蔚斗烙印”的红色育人实践。
寻找校史印迹、阅读校史、祭奠蔚斗英烈、入队前参观学校旧址、党员教师在校史大厅给新队员佩戴红领巾、在校史印迹前留下毕业照……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各类教育活动,也不断地丰富着学校的校史课程。2021年开始,蔚斗小学师生还自编了红色话剧,将林勃等先烈故事搬上了舞台。
“赓续红色血脉,实现立德树人。多年来,蔚斗小学一直将红色教育融入课程,常学常新,实现文化育人。”蔚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玉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