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4 13:11:25
一刻不停、一马当先。
2月21日,宁波召开“新春第一会”,动员全市上下焕发“新”的状态,强化“实”的作风,迈开“进”的大步,交出“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的优异答卷。
如何落实?即日起,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热词解读系列,以一个个新提法、新要求、新论断的关键词,全面解读“新春第一会”。
记者 单玉紫枫 通讯员 叶旬
2月21日召开的宁波“新春第一会”,旗帜鲜明地提出“把握科技创新的快变量”,关键词一目了然——快变量。
“快”意味着要充分抓住时间窗口、政策窗口;“变”在这里的语境,则是要抢占新一代信息、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交叉融合、多点突破的机遇风口。
再引申一步,宁波的剑之所指,正是各方心之所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尤其是有着“扫地僧”之称的经济大市宁波,要真正挑起大梁,成为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
“快变量”,首先从实验室里来
科技创新的“快变量”,也来自以数实融合和绿色智造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
几天前,当全球人工智能巨头OpenAI带着Sora大杀四方时,一句评论被顶上热搜:“有时候生活中的无力感就是,你明知道世界正在发生巨大颠覆,却无法参与这一变迁,只能旁观他人的狂欢,甚至你还清楚,不久的将来,你的生活一定会因此被裹挟着向前。”
在60秒的逼真视频下,人们心有戚戚。但“颠覆”绝不等同于“无力”,创新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没有人可以真正置身事外。
1月31日,省“千项万亿”项目——甬江实验室创园完成竣工验收,较原定计划提前约5个月。
2月8日,我市3家实验室——全省数据驱动高安全能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全省智能汽车全域安全重点实验室和全省绿色植保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2023年全省重点实验室。
2月20日,宁波“新春第一会”召开前一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特地来到甬江实验室新园区调研,他欣喜地发现,“去年,我们宁波新增国家级人才数量全省第一,甬江实验室就占到了将近一半”。
作为省市着眼全局面向未来谋划建设的重大科创平台,甬江实验室已经聚集了16支高水平科研团队、35位学术带头人,部分成果在头部企业中得到验证。
甬江实验室主任崔平说,作为新型的研究机构,甬江实验室要努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未来产业的发动机,其“技能点”不只在纳米抛光材料、新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等新材料领域,还在新型显示与感知、光子集成、精密控制和电驱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新元肇始,在前沿创新的世界舞台上,宁波正拼尽全力想要“置身事内”。
“快变量”,落地在于产业场景
几天前,全球类脑感知及计算头部公司SynSense时识科技(下称“时识科技”)正式宣布战略收购瑞士类脑视觉传感器公司iniVation AG。
未来,两家公司将优势互补、业务协同,发力全球工业安防、眼动追踪、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本次收购被视为类脑领域的重大资源整合及里程碑事件。
鲜为人知的是,这项里程碑式的收购背后也有宁波身影——
宁波通商控股集团旗下通商基金通过管理子基金,完成对时识科技的上亿元投资,主要用于上述收购。
“很长时间以来,外界提到宁波,第一印象就是‘扫地僧’,即专注、务实、低调,把细分领域制造做到极致。其实,我们‘扫地僧’也向往最前沿科技领域的星辰大海,希望创出新价值、扫出新天地。”宁波通商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宁波针对类脑领域的这项收购,不妨视作“扫地僧”扫出新天地的缩影。
同样是宁波的通商基金,2023年11月,其参与万有引力公司A轮数亿元战略投资,助力企业芯片研发与流片,推进“XR空间计算”专用芯片落地。目前,万有引力的第一款芯片已完成核心算法开发,预计于今年流片量产。
此前,通商基金通过管理子基金,完成了对极氪智能汽车的战略投资。通过资本赋能极氪智能汽车,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宁波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具有高辨识度的中国汽车民族标杆品牌,助力打造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之城”。
“快变量”,聚合优质生产要素
不到3个小时的“新春第一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38次提到“人才”。
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将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中转化为现实财富,“快变量”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崔平说,甬江实验室的分析与检测中心自投运以来,为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5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了优质服务,成为赋能科研创新、服务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名医”。
除了掌握新质生产工具的人才,“快变量”的形成,还要着力打通创新转型的堵点卡点。
今年是宁波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针对企业需求,以开放倒逼政策优化,更大力度为企业清壁垒、降成本、优服务,加快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导向的创新联合体,跑出更多“宁波速度”,正是题中之义。
基本盘要“稳”,新动能要“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宁波希望以“快”应“变”,以“快”促“变”,强化软硬件支撑、应用开发和创新企业培育,探索实践新型举国体制的宁波路径,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关于“快变量”,外界对“扫地僧”宁波的想象,不妨再大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