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里“长”出东海青蟹 “蟹保姆”母昌考:有盐的地方就能养活_宁波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盐碱地里“长”出东海青蟹 “蟹保姆”母昌考:有盐的地方就能养活

2023-06-30 14:39:04

“盐碱地里还能‘长’出海鲜?”河南省延津县里乡村的养殖户杨明涛一度感慨,“做梦也想不到!”

    杨明涛家15亩水塘,原来都是盐碱地,村民种一茬麦子加一茬花生,收入微薄,有村民干脆弃田抛荒。

    水塘养青蟹后,收入比原来可增加30多倍。

    实际上,青蟹的“老家”不在河南的盐碱地里,而是千里之外的东海之滨。

    让青蟹“搬家”的人,是宁波市科技特派员、宁波大学虾蟹养殖专家母昌考带领的团队。

    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母昌考和团队开始思索一个长期困扰北方农村农业生产的问题——

    中国有4.5亿亩盐碱地,农业产出甚微,如果能利用盐碱地的特性,攻克青蟹盐碱地养殖难题,那将会为当地农民带来多大的致富希望!

    2017年,母昌考等专家教授带队到河南兰考县实地调研。该县张庄村紧邻黄河,有大片盐碱地,正是当年焦裕禄治沙治盐碱的地方。

    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试验论证,团队完成了青蟹低盐适应机制的研究,首次系统揭示青蟹适应低盐的科学理论。

    2019年,团队又研发出苗种淡化技术,并在盐碱地开展试验养殖。

    从能不能活,到能不能养,再到能不能量产,最后到能不能出效益……历经多年努力,团队逐一攻克这些科研难题,让东海之滨的青蟹“移民”中原大地。

    “只要有盐的地方,团队就能养活青蟹。”母昌考激动宣布。

    一时间,“盐碱地里养海鲜”的消息在多地传开。

    宁夏、内蒙古、山东等盐碱地区的农户纷纷发来“技术邀请函”,在宁大团队技术支持下,最终把“瘠土”变成了“肥田”。

    2021年,“海蟹安家黄河边 盐碱瘠土变良田”案例,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次年,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

    其实,“蟹保姆”母昌考在宁波早已成名。

    十多年前,象山的三疣梭子蟹养殖产业面临缺养殖优良品种、缺专用配合饲料和养殖技术粗放等一系列瓶颈问题。

    如何用科技破题?

    科技特派员母昌考带领团队扎根农村一线,联合派驻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从新品种选育、养殖模式和营养供给等不同环节,深入开展创新性研究。

    最终,团队选育出适合南方地区养殖的新品种——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在象山、宁海、奉化、舟山等地示范推广面积超10万亩,新增产值超5亿元。

    不仅如此,母昌考还带领团队建立单体筐养高产养殖技术,成功使三疣梭子蟹养殖成活率由传统的5%左右,大幅提升至70%以上。

    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技术送到农民家,母昌考同样收获满满。担任市个人科技特派员十多年来,其参与的研究成果先后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