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风华 未来可期 风华正茂的“双一流”建设大学欢迎你_宁波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筑梦风华 未来可期 风华正茂的“双一流”建设大学欢迎你

2023-06-26 10:44:46

n626c301_b.jpg


  宁波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经过几代宁大人的艰苦创业,学校已成为一所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23个学院、10个校级直属研究机构、3家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共有3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位列浙江省属高校前列,占本科招生专业总数的64.4%。共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占本科招生专业总数的83.1%。

    招生计划数增加,招生类别齐全,覆盖面广

    2023年,学校招生总计划数为5200人,较2022年增加200人。其中浙江省3104人,较2022年增加121人,占校招生总计划数的59.69%。省外1953人,较2022年增加85人,占校招生总计划数的37.56%。其他为不分省计划143人,占比2.75%。

    省内招生类别齐全,“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420人,普通类2425人,普通类提前11人,艺术类103人,体育类85人,保送生4人,地方专项56人。

    省外实现了招生全覆盖,河南省以168人稳居省外招生人数首位。今年,招生人数超过100人的省份为河南(168)、安徽(159)、贵州(151)、湖南(116)、广西(115)、山东(111)、云南(110)。

    阳明创新班(人文)和阳明创新班(理工)继续在浙江省普通类直接招生,招生总计划数为30人,与2022年持平,其中阳明创新班(人文)10人,阳明创新班(理工)20人。

    7个“拔尖人才创新班”总计划数达到170人,其中,工程力学、通信工程、水产养殖学3个拔尖人才创新班各30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4个拔尖人才创新班各20人。

    师范类专业计划数继续增加,总规模达到758人,占比14.58%。

    医学类专业总计划数增加80人,口腔医学和药学各30人,临床医学(拔尖人才创新班)20人。

    优化招生专业,为考生提供更多选择

    学校新增3个专业(含方向),分别为口腔医学、药学和临床医学(拔尖人才创新班)。

    汉语言文学与和汉语言文学(师范)单独按照专业招生,往年是按照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计划数分别为40人和50人。

    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单独按照专业招生,往年是按照化学类招生,计划数分别为101人和65人。

    在普通类提前批设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嵊泗县培养海洋经济类人才,招嵊泗县户籍考生,要求高考成绩不低于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计划数为3人。

    精英培养,打造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特区

    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是自2010年起设置的由优秀本科生组成的荣誉班级,以“知行合一,追求卓越”为班训,通过实施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志向高远、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

    阳明创新班作为宁波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示范区,按书院制管理模式,实施荣誉制、导师制、个性化、融合化、国际化为一体的“特别培养”,学生享有更优的教学资源、更多的成才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

    阳明创新班是通过高考统招和学生入学后选拔产生,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班集体。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接受阳明学院和专业学院的双重培养与管理。学校为阳明创新班配置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在推荐免试研究生、出国交换学习等方面,给予政策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阳明创新班实行滚动机制,具体根据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为落实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加快建设学校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特区,学校在“一流”学科群相关的七个专业设立“拔尖人才创新班”,分别为:工程力学、水产养殖学、通信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拔尖人才创新班实行多路径、多节点的动态进出机制,在遴选热爱科学、志向远大、创新潜质好、学术潜力大、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名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综合素养、促进交叉融合、深化国际合作等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关键环节,着力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拔尖人才。学校为拔尖人才创新班制定了专门的培养方案,配置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在推荐免试研究生、出国交换学习等方面,给予经费、资源、服务等多方支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波大学正秉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校训和“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务实创新、与时偕行”的宁大精神,深入实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向着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