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市级工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拟入围名单公布 “亩均论英雄”,宁波“寸土”生“寸金”_宁波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20家市级工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拟入围名单公布 “亩均论英雄”,宁波“寸土”生“寸金”

2023-05-06 09:58:41

9645444_bw-liyong_1683291736078_b.jpg


 “亩均论英雄”改革,宁波再次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近日,来自市经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52.1万元,亩均增加值214.2万元,均位居全省第二。与全省平均相比分别高出12.7万元及37.3万元。同时,20家市级工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拟入围)名单公布,普瑞均胜、德业、舜宇集团、诗兰姆、公牛集团、得力集团等知名企业名列其中。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亩均是农业生产领域的专业术语。但在宁波,它被创新性地运用到工业领域。如今的“亩均论英雄”改革,正成为宁波发展经济的新导向:抓经济,要更加突出综合效益;抓发展,要尤为突出高质量。

    尽管“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前身起源于柯桥,但作为全国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宁波“亩均论英雄”改革仍是全省起步最早、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

    这源于宁波更早面临土地制约的问题。一边是新的项目用地紧张,一边是少数拿地企业自身经营不善、靠厂房出租过日子,不能发挥土地效益,或因“圈地”而造成的土地长期“沉睡”……如何打破发展“枷锁”,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宁波面前。

    2017年,宁波在全省率先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并率先在全市扩大改革评价主体。截至目前,宁波已完成工业企业评价6.97万家。其中,规上企业1.03万家,实现全覆盖,规下5.94万家;评价面积65.7万亩,占“三调”面积的89.4%。

    评价也已从5亩以上工业企业,逐步推广至全省所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及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小微企业园区、特色小镇。

    评价的项目也十分全面:既有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也有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更有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亩均营业收入等不同指标。

    依据这些指标,宁波将企业分成ABCD四个档次,每年公布“成绩单”,谁干得好,谁干得差,一目了然。

    为让企业主动转变理念,加速“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宁波摸索出一条以“深化亩均效益评价+差别化配置+多元化激励”的“亩均论英雄”改革新路。

    通过实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加大A、B类企业激励力度,倒逼C、D类企业提升效率,精准撬动区域转型、产业提升、要素配置与技术创新。

    通俗点说,谁亩均效益高,要素就向谁集聚。

    数据显示,去年市级层面对A、B类企业实施财政资金奖励和补助58亿元,与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合作推出的“亩均效益贷”,为330家A、B类企业提供低息“亩均效益”提升贷296亿元,直接降低融资成本1.48亿元。

    为进一步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口,浙江摩多巴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急需新增3条生产新能源汽车底盘液压成型零件的新产线,用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

    “没想到政府部门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后,结合亩均效益评价,牵线搭桥联系了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给我们授信了一笔4000万元的绿色贷,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总经理陆志伟告诉记者,4000万元的授信全部投入新产线后,让摩多巴克斯快速壮大。去年该企业完成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3条新产线新增产值5000万元。

    C、D类企业的主要任务则是练好内功、提升亩均产出。在亩均效益没有提升前,C、D类企业同类型项目不能获得新增的土地、能耗等生产要素,倒逼企业提质增效。这么一来,没有企业希望自己是C类和D类。

    但即使是C、D类企业,宁波也并未对其放弃,而是根据不同“病因”给予帮助。

    鼓励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提高亩均产出;鼓励企业充分开发已有供地,提升亩均产出效益;鼓励企业实施“三名”工程,全面提升品牌价值、核心竞争力……一套“组合拳”下来,宁波C类、D类企业的亩均效益持续攀升。

    数据显示,去年,宁波加大对能耗不达标、亩均税收低的企业集中整治帮扶,去年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453家。整治后的千余家企业亩均税收增长25.5%。

    与此同时,通过“亩均论英雄”改革,宁波规下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已达到11.5万元,同比增长36.9%。

    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宁波,正加快让“寸土”生“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