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4 12:19:56
冬雨过后的莲都杨坑村气温骤降,车子行进在400多米的半山腰,只见雾涌云蒸,宛如仙境。
这天下午4时,在村中的处州共富工坊内,村党支部书记阙金荣与村干部、村民代表、投资业主和街道强村公司负责人围坐一起,共商杨坑村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阙金荣激动地说,有了高科技杨梅补光技术与原生态高品质茶园建设,如今放眼大山深处,满眼生机,“两年前村里经营性收入仅有8万元,截至目前经营性收入已超50万元,村庄可谓实现了逆袭翻身。”
话音刚落,村民王军平接过话茬:“有了党建统领,村里完全变了模样。以前杨梅6-10元一斤都没人要,这两年通过开杨梅节,知名度一下子打开了,今年我家杨梅一度卖到了60-80元一斤。”
……
两年时间,从昔日荒山到如今“金山”,杨坑村到底经历了什么?
紫金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勇军一语道破:杨坑村通过汇聚强村公司、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第三方专业投资机构的五级创富主体,谋准了路子,找对了法子,正努力打造着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原来10多年前,受一场严重雨雪冰冻打击,杨坑村漫山果园逐渐荒废,村民大都选择外出打工。2020年,种茶大户缪善兵看中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茶叶良好的生长环境,一口气流转下1800亩抛荒山地,种植黄金叶、乌牛早、白茶等。
“今年2月,乌牛早上市销售,亩产值超过1万元。”缪善兵介绍,茶树一般27个月后进入丰产,此后五六年时间,茶叶每年的亩产值都会成倍上涨。
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缪善兵自己在收获丰厚回报的同时,每年要给村集体分红50多万元。此外,村里还有50多位村民在茶园打工,每年共计将获得150多万元工资。
采访当天,年过七旬的杨建明正忙着在茶园补种茶苗。去年,这个经验丰富的老茶农受聘成为茶园管护员,一下子有了近4万元稳定年收入,“有了这片茶园,我往后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缪善兵说,到了明年采茶季,茶叶采摘还将直接带动周边村庄超1000人再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1.1万元以上。
除了建设生态茶园,这两年,杨坑村还大力加快精品杨梅发展,其中的100亩大棚杨梅安装上杨梅智能补光系统。“棚内探测仪对温度、光照、湿度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自动进行智能补光、温度调节等,让杨梅种植再也不用‘靠天吃饭’。”紫金街道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聂伟庆说,智能大棚内的杨梅启用了设施促早栽培技术,并结合矮化修剪、智能精准补光等手段,“落果很少,采摘期提前至少一周以上,糖度也从露天杨梅的七八度提高到十四五度,亩产值从过去的1万元提高到了6万元。”
而其余1400亩露天杨梅也借助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卖出了好价钱。“以往,村内销售杨梅的方式大多是村民自行到集市或者流动售卖,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产品也容易堆积浪费。”聂伟庆感叹,为了拓宽杨梅销路,线下采用合作社集体收购方式,在村内开设统一收购点;线上借力“互联网+”,积极对接合作社收购和电商渠道,让小小杨梅真正成为村民“致富果”。
茶叶和杨梅产业的“裂变”,让杨坑村奔富的信心更强、劲头更足。此外,村里还入股莲都区首个街道级“飞地”光伏项目、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基地商业用房项目,并投资建设南山人才公寓、企业服务中心大厦、高溪工业小镇厂房等项目,预计每年可新增村集体经济收益14万元。
其实,杨坑村的农旅融合振兴目标还远不止于此。目前占地25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正在紧锣密鼓施工,茶园骑行休闲绿道、杨坑村露营基地也已初露雏形……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烈探讨,室外的天色已经渐渐暗沉下来,远处的丽水城已是星星点点,但阙金荣和大家似乎还意犹未尽,大家越聊越起劲,心里也越聊越敞亮,一个小山村的农旅融合振兴梦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