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 10:32:05
每一张面孔都述说着一个故事,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情感的赓续……日前,“中国面孔”影像艺术展在丽水摄影园区7号馆开展,数百幅人物肖像、家庭影像等作品精彩呈现。
“中国面孔”影像艺术展由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与丽水摄影节组委会办公室共同策划,通过运用静态照片、动态电影、影像装置等多维立体的影像媒介手段,勾勒出中国人面孔的多重维度,讲述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跨越四十多年的中国故事。
据了解,该展览由三个部分架构而成,包括专业摄影师的代表作品、来自百姓的家庭影像以及来自三位女性摄影师的时尚影像。第一部分遴选了来自四十名专业摄影师的五十余幅代表性肖像作品,深层次地展现出时代浪潮中中国人的生命故事;第二部分收集了来自普通百姓的百余幅家庭影像,它们记载着中国社会的巨变,为理解和探寻中国人的情感提供了通道;第三部分是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的时尚影像,反映了时尚如何成为时代精神的具象投映。
从7号馆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便是朱宪民、李晓斌、安哥等摄影名师大作,展示了从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人物状态、摄影风格的变化,中国第一代公路摄影师骆丹于2006年拍摄的《318国道》(湖北秭归)便在其中。作品中,一位爷爷抱着孙子背对摄影镜头眺望远方朦胧青山的画面让参观者驻足。“在摄影过程中,你的心态、你的观念、你的意识都和那段时间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骆丹说,好的摄影作品是融入了摄影师的情感,蕴藏着摄影师内心想表达的思想。
“摄影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通过肖像作品不仅能够呈现出人的生命状态,还能展现这个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中国面孔”影像艺术展的策展人之一,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朱炯表示,不论是名家名作、大众影像,还是时尚影像,都是摄影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按照地域、社会阶层等逻辑关系对它们进行拼搭,让整个展览形成一种内在联系,呈现出更立体、更丰满的“中国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