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13:19:57
从接轨大上海到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山海协作到陆海联动,从遍布全球的“丽水人经济”到越耕越甜的“地瓜经济”……20年来,丽水以开放破局,坚定地选择高水平对外开放,“跳出丽水发展丽水”,跨越群山开辟新空间,全面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开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开放破局,出山向海。丽水以开放姿态奋发图强,激活了自身发展的澎湃春潮,为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注入了强大动能。
架设向海跨越大通道
6月15至18日,上海黄浦江畔,“问海借力 共创未来”丽水“两山”实践成果上海推介周活动华丽呈现。丽水“山”字系品牌集体亮相大上海,全景展示丽水的好山好水好风采。据统计,推介周上,丽水农产品销售额累计2125.1万元,进一步推进了沪丽两地的产业合作、产销对接。
在“八八战略”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是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抓手。
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丽水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坚毅笃行“丽水之干”,以更高质量、更大格局、更强合力深入推进接轨融入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打开思路,专题研究强化顶层设计。
2019年8月26日,《丽水市全方位深度接轨上海、高质量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出台,提出主动响应、借势登高,彰显特色、差异发展,突出生态、互补双赢,交通先行、注重实效4个基本原则,制定了6项重点行动、10项重大载体、100项工作清单。
紧抓机遇,充分应用“问海借力”的“金钥匙”,加快加强在产业、科技、人才等重点领域的深度对接。
2022年,全市新引进大项目数首次突破200个,达到203个,特别是新引进投资10亿元级及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8个,增幅达300%。从主体质量看,全市共引进上市企业、百强民企、专精特新项目24个。从项目来源看,丽水深度接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发达地区,招引半径进一步扩大。省内引进大项目的来源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来自杭甬嘉绍等长三角核心区域的项目数量明显增加,占比达到了44.3%,一改丽水过去长期主要依赖承接温金台产业梯度转移形成的经济发展旧格局。
在招才引智方面,连年举办的人才峰会,成为丽水和长三角各地各方实现资源共享、对接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去年全市共引进高校毕业生6.6万人、硕士2811人、博士2345人,同比分别增长49%、17%、260%。
丽水还不断补强交通短板,深化推进公众服务共建共享。
目前,丽水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市妇保院均与上海相关附属医院签署对口医疗协议;丽水全市接入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覆盖全市各地;丽水还在“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推出异地就医备案“掌上办”“网上办”,加快步伐融入长三角地区的医保合作,实现医保惠民便民“零次跑”……
在驶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航道上,丽水弄潮向前。
奏响山海协作交响曲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山海协作工程是“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山海协作工程全面启动,到2020年山海协作工程迭代升级,再到如今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带“山”区“好风景”出山,领“海”地“好前景”出海,山海协作结对的两地建立起紧密协作的“朋友圈”,不仅见证着“山”与“海”心相连的情谊,更是在产业、资金、医疗、民生等方面互通有无,将“山”的特色与“海”的优势结合,从内焕发乡村振兴的活力,走出了山海协作的新天地。
偏远的遂昌县金竹镇茶竹岭村,在与嘉兴市南湖区结对后,彻底改变了命运。
2019年以来,来自南湖区的两任驻村干部带来了美丽乡村的建设经验,带来了水蜜桃的种植技术,带来了“高山避暑经济”的共富点子。短短几年,茶竹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了从0到近50万元的增长,当年落后封闭的“小山村”,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网红村。
昔日荒草丛生的闲置土地被一垄垄“活化”,曾经致富无门的村庄被一项项产业激活,过去默默无闻的绿水青山吸引四方游客……在丽水,无数曾面临“缺资金、缺经验、缺产业、缺理念”困境的小山村,在山海提升工程中,收获了脱胎换骨的机会。
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输血帮扶,“海风”吹拂而来的,更是“先进带后进”的前进动力。
在义乌金融商务区,167米高的“莲都大厦”尤为醒目。它紧邻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把生意做到了“世界超市”门口。(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像“莲都大厦”一样的“飞地经济”,一直是山海协作的亮点工作。从最初的“消薄飞地”,再到“科创飞地”“产业飞地”,“飞地经济”的不断蝶变,正是说明了山海协作所带来的强劲动力,同时,“飞地经济”所代表的,对生产力和人口空间布局的优化,也在宏观层面上促进对流,实现山海之间人才、资源的互融互通。
目前,丽水已成功新签宁波前湾新区—松阳等9块省级“产业飞地”。越来越多“最强大脑”落地杭州、嘉兴、宁波等创新资源集聚地,加速对接科创资源,在人才战中抢占先机,探索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招才引智,推进协同创新机制。
时至今日,陆海联动、山海交响已成为丽水发展乐章中的独特旋律。
打开拥抱世界新大门
出山向海,不断打开丽水走向世界的大门。
机器轰鸣、一箱箱即将出口到国外的产品装车发运……莲都经济开发区碧湖区块厂区内,浙江菲比克阀门有限公司厂房里一片忙碌景象。暴增的订单量,是厂房里忙碌的原因。“上半年我们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幅高达517.95%,目前外贸订单数量仍在稳步增长。”菲比克负责人蒋晓克欣喜地告诉记者。
这些年来,一系列贸易促进措施在丽水落地,为外贸出口企业兜底助力、保驾护航,极大增强着“丽水制造”开拓国际市场的渠道和信心。
投身建设省级以上开发区、跨境电商、华侨海外仓等开放平台作为对外开放主战场,打造外向型经济平台;主动出击,各县(市、区)代表团纷纷“向海”,出访欧洲市场;汇聚120多位境外采购商、汽摩配和短途智能交通企业代表的中国(丽水)2023年“千名外商进丽水”活动首场线下对接会成功举办……山区“地瓜苗”伸向大世界。
2022年,全市外贸出口额达289.3亿元,外商投资产业实现结构优化,实际使用外资11873万美元,同比增长38.61%,增幅居全省第二,完成率居全省第一;在电商领域,2022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725.7亿元,同比增长22.8%,增速居全省之首,其中跨境电商出口额39.6亿元,同比增长122.5%。
开放,其实是一直深植于丽水山区人民谋生之道中的特质。
为了更好地生活,一批批“丽水人”走南闯北又逐梦故土,“丽水人经济”点亮了“丽水开放经济”。随着“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释放出巨大的牵引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又全力推动了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的“畲乡经理”堪称典型代表。资金回流、人才回乡、总部回迁……2.3万名“畲乡经理”创办的小超市、小宾馆、小水电在全国遍地开花,如今他们纷纷回家创业,形成颇具规模的龙头企业300多家,带动就业12万人。
更有名是丽水的“侨经济”。丽水拥有41.5万名华侨,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年,丽水全力实施新时代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大力推进人才回乡、智力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移、项目回迁;加快落地华侨创业基金,积极布局海外华侨投资贸易平台,切实做大华侨总部经济,加快青田进口商品城、海外仓发展,争创华侨经济双循环发展试验区,用好世界丽水人大会、侨博会等平台载体;着力打造“问海借力”升级版,主动接轨国际市场通行规则,在扩大制度型开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乘长风而奋起,应大势而作为。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奋楫笃行,丽水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全面释放发展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