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接着一任干,政银协同出合力,丽水强化效能建设以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 变不可能为可能_丽水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一任接着一任干,政银协同出合力,丽水强化效能建设以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 变不可能为可能

2023-06-25 11:25:12

近年来,全市政府系统各单位坚毅笃行“丽水之干”,突出“奋斗实干,担当争先”工作导向,持续推进效能建设,在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本报特推出系列报道,希望通过效能建设亮点工作的展示,起到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效能建设和干部干事创业本领。

  本报记者 蓝倞 通讯员 吴沁沁

  从一片山林抵押贷款,到用森林的碳排放指标质押贷款;从要有人担保才能贷款,到凭借信用等级就可随贷随还;从常规的金融服务模式,到数字金融助农……在丽水乡村,金融活水灌溉出的乡村振兴美景,生机勃勃。

  2006年,丽水以林权抵押贷款作为破冰之举启动农村金融改革,17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各级职能部门一脉相承、久久为功、通力合作,以普惠利民为己任,不断发挥丽水生态优势、农业优势,提高效能、迭代升级,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将普惠金融全方位融入乡村、服务乡村、发展乡村,全力驱动浙西南革命老区“红绿金”协调发展,精准滴灌域内外“地瓜经济”,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省“十四连冠”、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省“七连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202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证监会和乡村振兴局向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丽水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将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任务郑重地交予丽水。2023年5月19日,丽水召开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大会,锚定未来5年工作目标,着力推进十大标志性改革任务,清晰绘制了改革初年的“施工图”。

  高效、创新、专业、协同合作,丽水以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步伐依然铿锵有力。

  高效协同:

  全体总动员的合作理念

  今年3月,我市莲都、景宁、青田三地共4家小水电站通过取水权质押,顺利拿到了4485万元银行贷款,将用于电站提升厂容厂貌、机电设备更新等。这是丽水第一批成功发放的取水权质押贷款,这意味着今后全市803座水电站都可以申请取水权证质押贷款了。全市电站共903亿立方米沉睡的水资源直接盘活,换来绿色发展的真金白银。

  “创新金融产品,以取水权作为质押,做活丽水小水电资源背后,是与市水利局的紧密合作,没有市水利部门根据水电站取水权核定的年取水量,换算出理论可发电量、发电收入,并对水电站取水权进行质押登记的相关工作,我们也无法真正实现取水权质押贷款。”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主动靠前,在丽水独具特色的生态优势下,各部门单位与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共创共建的金改成果比比皆是。

  ——为了推进集体林地地役权质押贷款,龙泉市由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率先完成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任务,金融部门推出创新金融产品“益林贷”,有效解决了林农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

  ——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丽水在全市范围内抽调1.73万名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以及涉农金融干部对全市3000多个行政村和1.5万个自然村进行地毯式的信用信息采集,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价。

  2022年9月,丽水获批“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组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除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外,还涉及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经信局、教育局等20多家非金融单位。

  “观念的转变特别重要,凡是发展所需,为民服务的事,总要尽可能去做,我们和金融部门协调合作,形成合力,才能利用好丽水水资源,真正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通人和让丽水这块创新热土充满生机。农村金融改革不是一个部门、一家银行能够办成的,为丽水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多部门高效协同推进的结果。

  久久为功: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决心

  青山高而望远,白云深而路遥。历史性的变化源于历史性的思想跨越。如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问题和如何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轰轰烈烈的丽水农村金融改革,正在持续发力。

  早在2006年,丽水便以政府为主导、人民银行牵头推进的形式,以林权抵押贷款为突破口,拉开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序幕,想别人不敢想,干别人不敢干,实干奋斗,担当争先。

  2012年,丽水获批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在这10多年时间里,丽水始终以“行省共建”模式,围绕“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的“两大两难”问题,持续改革创新。

  2019年6月,浙江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在丽水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的请示。在试验区获批之前,全市相关部门、金融机构抱着拼尽全力、跳起来摘桃子的决心毅力,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边申边建、深入创新。

  实现农村基本产权可抵(质)押,扩大农户融资渠道;开发建成全国首个个人、企业一体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信用生金”深入人心;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打通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出“生态抵质押贷”“生态信用贷”等为代表的金融赋值模式,打通“两山”双向转化的金融通道;推出“两小”创业通平台,精准滴灌域内外“地瓜经济”……

  愿干、敢干、能干。在市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的牵头推进下,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创新推出一个个金融改革亮点,也为2022年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这块国字号“金字招牌”正式落户丽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落户丽水,既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也有基于地方自身禀赋优势的考虑,更是对丽水前期开展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成绩的肯定,也彰显了国家对丽水进一步提档升级农村金融改革,为金融支持共同富裕蹚出新路的期望。”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干就要干好,要与时俱进,建立长效机制,干出成效。在各类创新实践的基础上,2022年6月,浙江省首个金融领域标准化战略重大试点项目——丽水市金融标准化创新项目高分通过验收。围绕普惠金融工作,丽水在全国率先编制金融标准16项,实现了从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经验”走向“创新标准”。

  熠熠发光的金字招牌之下,正是中国人行丽水市中心支行等部门单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改革精神,十余年聚焦农村金融改革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力度不减,推动形成一个个具有丽水标识度的改革成果;是敢于担当、不等不靠,在试验区推进特别是方案谋划、重点业务创新工作主动靠前,主动发力带来的明显成效。

  普惠利民:

  以问题为导向的勇于担当

  解决问题就是推动发展,不能遇到困难就绕着走。多年来,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立足区域特点,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将普惠金融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先手棋,解决了一个个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小超市、小宾馆,一直是丽水山区群众外出创业的热点项目,并成长为浙江“地瓜经济”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超市、宾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两小”商户普遍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轻资产型、缺乏抵押物、融资困难等问题,让不少商户遇到资金“瓶颈”。

  为此,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量身打造“两小”创业通平台,运用金融科技手段,通过银商线上交互对接模式,实现丽水域内域外“资金联通、融资畅通、信息互通”,为域外“两小”经营者精准纾困。

  “两小”平台自2022年4月正式上线以来,截至2023年5月末,平台注册商户超1.6万户,贷款余额11.32亿元,累计资金回流达82.45亿元,实现了“跳出丽水发展丽水”,成为“地瓜经济”的又一鲜活案例。

  面对老百姓的需求,政银各部门从来不会用“我不知道”“不归我管”“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来搪塞,摸排需求、开会讨论,逐级申报,尽力解决……“怎么样才行”的工作理念贯穿其间。

  山区农户使用金融服务不方便怎么办?从建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到“农村金融服务站”,再到如今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丽水山区村民真正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送到了家门口。

  农户融资难怎么办?丽水创新开发建成全国首个集农户和企业于一体的丽水市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畅通银农信息,农户信用贷款余额从2012年的0.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48亿元。

  此外,市、县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建立,有力“担”起小微、“三农”融资重任;“政银保”服务模式的创立,实现对低收入农户的金融“造血式”扶贫。

  开山破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普惠民生,在丽水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中,奋斗担当的效能建设将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本领,解百姓燃眉之需的金融产品,正精准覆盖广袤乡村的田间地头、城市乡村的街头巷尾,并不断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