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7 17:40:52
截至1月31日,永康31个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实现全部复工,较原计划提前6天;截至2月1日,东阳18个交通项目基本实现全面复工;截至2月2日,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85.5%。
2月4日是立春,八婺大地处处焕发着春的气息。新的一年,我市各地着力拼经济、抢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开门稳开门好。
政策先行
实现经济发展开门稳开门好,贵在行动早。去年12月,我市全面部署开门红重点工作。市委八届三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经济工作要突出“抢、拼、闯”,并明确2023年全年及一季度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与此同时,我市先后印发《金华市抢开局稳增长夺取2023年首季开门红工作方案》《关于做好2023年工业经济开门红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服务企业解难题稳预期提信心”专项活动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
为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我市还出台《金华市强信心激活力全力助企开门红政策》,工业领域围绕鼓励企业加快生产勇夺开门红、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加大月度升规支持力度、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等四个方面加大奖励力度,如对一季度销售产值增长的总部企业,最高可奖励100万元。
又如婺城区,按照“全面顶格、能出尽出、精准高效”的原则,出台全力助企开门红30条政策措施,其中“突出增量举措”颇为亮眼,如重点设立增速奖、规模奖、升规奖、季度奖、智能化改造奖、轻量化改造奖和复工奖等,奖励力度更大,也更有针对性。
春节期间,我市有100多家企业不停产。正月初三,浙江花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了一条全新的生产线,每年可新增产能4000吨。“为此,我们共有100多名省外员工留在企业过年。”该公司标箔事业部经理杨兵说,预计到3月,公司可形成年产5万吨高性能铜箔生产能力。
服务跟上
2月2日,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带队赴浦江走访服务科技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实施、R&D费用归集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这是我市开展“四大双千”活动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我市依托市工业企业产能预警及风险监测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相关帮扶工作。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服务,市经信局组建7个助企服务小组分赴各县(市、区)指导,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对企业上报的物资运输、复工复产、要素保障等“畅链”需求实行“即报即办”,保障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企业稳定生产、不掉“链子”。
春节期间,义乌市经信局全力做好连续生产企业水、电、热、气及用工等要素保障,确保企业生产计划有条不紊有序推进。正月初一刚过,欣旺达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现场一片火热,义乌市易开盖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机声“隆隆”,共同助推工业经济开好头、起好步。
1月28日,我市召开民营经济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全力打造公平有序、精准有效、高效便捷、保障有力的法治、政策、政务和要素环境,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最大支持、最强保障。
用工保障
助力经济强劲开局,保障用工是重点,我市打出一套“组合拳”:留工、返岗、扩岗政策,强信心;全时段、一站式、精准化送岗,激活力。
一方面,我市各地根据实际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企业、员工一定补贴。如东阳市对坚守岗位员工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500元,对探亲家属发放800元,共有207家企业的6445名员工成功申请,已发放补贴近305万元;武义县对700多家规上企业进行开门红政策线上培训,并全新上线智慧化补贴兑现系统;浦江县组织“以老带新”招工经验推广会,集结一批企业老员工赴贵州罗甸招聘。
另一方面,下好招工“先手棋”,护航企业抢抓时间复工。高频次举办招聘集市,仅春节期间,我市安排各类招聘活动429场以上,参加企业超过1.74万余家,提供岗位逾33.4万个;强化“十县连百县”劳务协作机制,发挥驻点省外的256个劳务协作站作用,组织企业赴四川广安、湖南湘西、四川巴中等地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活动;定向式推送招聘信息,正月期间,向外省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定向投放500万人次招聘信息流量,安排外省直招活动104场,参加企业1623余家,提供岗位9.54万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