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1 11:04:55
一、了解新冠
1.感染新冠后的有哪些症状?
感染新冠(奥密克戎)后,一半左右人没有任何症状,即无症状感染者。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咽痛、肌痛、发热、乏力、鼻塞、流涕等感冒样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嗅觉减退、结膜炎。
重症与危重症比例较低,主要在老年人、基础疾病等脆弱人群中,少数人可能会出现重症与危重症。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呼吸频率加快、胸闷气短、氧合下降等。
2.感染新冠后,可能会经历怎样的病程?
一般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后的病程为7天左右,有症状者病程大致如下:
第1天,症状较轻,可能出现轻微的咽干咽痛、乏力等症状。
第2天,出现发热症状,同时咽部不适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可能高烧至39℃。
第3天,症状最重的一天,高烧至 39℃以上,浑身酸痛乏力,咽痛加剧。
第4天,体温开始下降,多数患者从这一天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发热,咽部症状持续,部分患者开始流涕、咳嗽。
第5天,体温基本降至正常,鼻塞、流涕、咽痛、咳嗽、之力等症状仍存在。
第6天,不再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加重,可能出现核酸转阴。
第7天,所有症状开始明显好转,核酸很大可能转阴。
接种过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症状更轻。部分老年人,尤其是7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病程会复杂些。
3.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传播。
4.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感染新冠肺炎?
如出现咳嗽、咽痛、肌痛、发热、乏力、鼻塞、流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怀疑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的,可先自行进行抗原检测或咨询临床医生。感染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90%以上为无症状或者轻症,同时抗原检测存在假阳性的可能,因此即使抗原检测为阳性,也无需冲动就医。建议首先居家治疗观察或通过远程咨询临床医生,其次就近开展核酸检测。
5.新冠病毒的毒力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随着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从原始毒株到德尔塔病毒,再到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性仍然较强,但其致病力和毒力不断趋弱,住院和死亡病例明显减少。新加坡公布的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新加坡2022 年1月—11月流行期间的病死率为0.045%,远低于2021年6月—2022 年1月期间德尔塔变异株0.36%的病死率。
二、居家治疗
1.哪些人可以居家治疗?
一是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感染者。
二是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均可居家治疗。
2.居家治疗对环境有哪些要求?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居家治疗人员尽可能安排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的卫生间,配备单独的生活用品,隔离区与其他生活区应减少空气的相互流通,并保证各自区域通风换气。若无法分割生活区域,需注意对居家治疗人员使用过的公共生活设施进行清洁消毒。
家庭需配备体温计、口罩、纸巾、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及带盖垃圾桶。
3.居家人员如何做好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
居家治疗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实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理(如休息、饮水)或者服用对症药物治疗。服用药物时,须按照药品说明书服用或遵医嘱,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如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的剂量。必要时也可通过电话、网络联系相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咨询。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注意休息与饮食,适量运动,每日监测自身健康状况即可。
4.居家时,如何根据病情变化用药?
对轻型感染者而言,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睡眠的情况下,往往无需用药;体温在38.5℃以下的中低热感染者也不需要吃退烧药;若高热 38.5℃以上,可以服用退烧药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等。
居家隔离观察时,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应该坚持基础疾病的用药。
对于年龄在65岁以上的,合并有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严重基础疾病的。感染者,并且没有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还应该加强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5.什么情况下需要转诊?
出现如下情况,可通过自驾、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1)呼吸困难或气促。
(2)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 38.5℃,超过3天。
(3)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4)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
(5)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6)其他由于自身基础疾病或健康状况必须就医的情形。
6.居家治疗人员有哪些注意事项?
控制外出。居家治疗人员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访。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点对点到达医疗机构,就医后再点对点返回家中,尽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个人防护。居家治疗人员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如确需接触,请规范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距离,每次接触前后应做好手卫生。如居家治疗人员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抗原自测。居家治疗人员隔天进行一次抗原测试并根据当地的防疫要求将结果报告给基层医疗机构或其他有关部门。
7.什么情况下可结束居家治疗?
如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8.家庭中其他同住人员要注意什么?
家庭其他同住人员应当避免与阳性人员接触,禁止共用生活用品,及时对阳性人员使用或者接触过的物品及其表面进行消毒。确需接触或者处理阳性人员的污染物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佩戴 N95 口罩、一次性手套,交流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及时进行手部清洁消毒。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与探访,每日监测自身健康状况,可每日进行一次抗原检测,请勿过度在意自身身体状况,避免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根据自身健康情况开展日常生活工作或进行居家观察即可。
9.家庭如何进行消毒,原则是什么?
针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卫生消毒产品,按照说明书使用,清洁消毒工具需要单独使用。
10.家庭中有隔离者或者病人怎么消毒?
如有家庭成员居家隔离,则要在做好室内日常清洁、开窗通风的同时,进行消毒工作。空气消毒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建议每日至少通风2~3 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有条件可以使用经卫生安全性评价的空气净化器或空气消毒机。
地面消毒。首先做好清洁工作,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拖拭消毒,消毒作用30~6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地1~2遍。
下水道消毒。每周一次,把一杯水(大约100ml)倒入每个地漏,形成水封。
物体表面。家中台面、门把手、开关、水龙头等日常可能频繁接触到的物品表面,每日可用消毒湿巾或者蘸湿消毒液的抹布进行至少1次的擦拭消毒。
收取快递、外卖时,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快递外包装,作用一定时间后,拆除外包装并及时丢弃,同时应做好手卫生。
餐具消毒。餐具完全浸泡在水中,水沸腾后开始计时,煮沸30分钟。也可以将餐具放入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餐具消毒柜,依据产品说明书进行消毒操作。
小件用品消毒。电子产品、个人小件用品等可以使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衣物消毒。衣服、被褥需经常清洗、晾晒。如确需预防性消毒时,毛巾、衣物等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有消毒功能的洗衣机,按照使用要求选择使用。注意!含氯消毒剂对有色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衣物请慎用。
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需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戴手套等),防止使用消毒液时对人体造成刺激和损伤。
11.消毒剂浓度越高越好?
不是。化学消毒剂浓度并非越高越好,浓度过低达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消毒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浓度过高不仅会损坏物体,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比如市售的次氯酸钠消毒液(84消毒液)一般原液浓度有效氯含量为 5%,使用时只需要1份原液加99份水搅匀即可,配出的消毒液浓度可满足预防性消毒需要,如果是片剂的消毒片(有效氯 500mg/片),只需要1片溶解于1L水中即可,含氩消毒剂易腐蚀,使用后还需用清水擦拭,以去除消毒剂的残留。含醇和季铵盐类消毒剂一般原液使用。使用75%酒精时需注意防火和爆炸风险,不建议大面积使用和喷洒。
12.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可以混合使用吗?
不可以混合使用。两种及以上消毒剂混合使用,易产生化学反应,可能造成伤害。如84消毒液与洁厕剂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刺激人体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洗衣液同样不可与消毒剂混合使用。
13.消毒剂要如何存放?
化学消毒剂多属易燃、易爆、易腐蚀性物品,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应放置于避光、避热的阴凉处,确保儿童不易触及。用于消毒的抹布或其他物品,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放通风处晾干。日常情况下,家庭不需存放过多消毒剂,存放消毒剂的容器必须有盖子,单瓶包装不宜超过500毫升。
14.居家隔离者生活垃圾如何处理?
居家隔离者的生活垃圾包括隔离期间吃剩的饭菜,以及抗原检测使用完后的废弃物,都应严格用塑料袋扎紧密封,外部喷洒消毒液后,按照当地社区要求进行指定地点投放,做好手卫生并规范佩戴口罩。
15.如何使用空调和取暖设备?
异常的室内温度、湿度都会加速呼吸道疾病的传播,空调或者取暖设备可正常按需使用。通常家用多为分体机或者像宾馆房间的末端机,只要相邻两个房间没有空气流的互串,是可以开启使用的。居家隔离结束后应拆下空调滤网,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空调管道内和室内机外部可以选择季铵盐类消毒剂喷洒消毒。